「布殊」「克林頓」交替<br>王朝家族壟斷權力

「布殊」「克林頓」交替
王朝家族壟斷權力

美國大選一直以來都是一場金錢選舉,能當選總統者不是百萬富翁就是有強大錢脈,希拉莉籌款打破紀錄,從這一點看,在明年的大選已穩坐釣魚船上。但希拉莉選情氣勢如虹,近月在美國卻引起一番「王朝」辯論。
如果希拉莉真的當選總統,那麼美國總統寶座將連續24年由兩個家族壟斷,一個是布殊家族,一個是克林頓家族──雖然希拉莉於1970年代婚後一直不肯冠上夫姓,但政治遊戲規則下,她早已不得不以克林頓為姓氏。
這同時意味美國將有1/3人口,即約1億人,自出生以來一直活在布殊與克林頓家族的管治下,若希拉莉成功連任,兩個家族加起來的管治時間,更會長達28年。

握人脈和錢脈優勢

老布殊和小布殊,父子先後當上總統,2004年就有本書《TheFamily:TheRealStoryoftheBushDynasty》講布殊王朝的背後。希拉莉雖未當選,但美國已掀起一番「克林頓王朝」(ClintonDynasty)的討論。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政治學教授福勒(LindaFowler)加入討論,指王朝家族在美國這個民主聯邦興起,實拜選舉經費高昂所賜:「除非捐款者認為你會贏,否則不會捐錢給你。」此外有至親是前總統,這更增加小布殊或希拉莉人脈和錢脈的競選優勢。
對於王朝家族政治,部份美國人說起來不覺得馨香。像小布殊攻打伊拉克,都會被說成替父親老布殊當年未教訓侯賽因復仇之舉。至於希拉莉,大學生納爾遜說,她誓言全民享有醫療福利,無非要一雪克林頓未能推動醫療改革之恥。似乎,王朝家族政治只是一種延續。
法新社/美國《辛辛那提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