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300萬人;香港,700萬人。不管台、港人均收入是中國大陸的多少倍,13億人口的市場仍然是無法比擬。13億的意義,不止一個量的概念,更在於一點,就是即使是非常小眾的特色市場區間(nichemarketsegment),也能養得起有足夠規模效益的商業。何況還是踏入拐點(pointofinflexion)後每年雙位數的增長。
因此,港台的表演娛樂界,早已回歸祖國。藝人的規模效益系數是無限大的,因其成本全是固定。一套電影,不因為多了一億觀眾而增加了成本。其他同類的產業,也莫不躍躍欲試,蠢蠢欲動。
電盈(008)也不例外,打從大東任命青樓名霖,到小小超接下網通聘金,可見一斑。奈何襄王有意,神女無情,歲月蹉跎,落得同床異夢,貌合神離。愛的昇華成了恨,遂造就了「真民主」少爺。
投牌與商業考慮無關
較早時,黃金富揮金百萬聘電盈。便曾有人揣測其懷着進入神州的宏圖大計。否則何得蛇吞象?
因此,到了本周電盈再度出擊,奪取CDMA2000牌照,除卻巫山不是雲,中國夢的解釋也很自然了。此話何解?
1.CDMA2000在GSM主導的市場是虧本生意
2.因此,沒有營運商願意在沒有其他優惠下,獨自投資香港CDMA2000牌照,因為要滿足政府規定的最低投資建設額,便很難控制成本
3.已有3G牌照的,就更不可能投了
電盈已有3G牌(通過收購SUNDAY)。所以,電盈投牌的原因必非商業考慮。
聯通不投CDMA惹遐想
與此同時,中國聯通是唯一有商業原因投香港CDMA牌照的公司。因為這樣即可保證其國內用戶在香港的漫遊收入,也可維持其國內產品可漫遊地區的覆蓋面,而且其設備成本也該較低。
結果是聯通不投電盈投,這豈不惹人遐想?難道聯通會幫助電盈踏出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步?若如此,是否這個非理性的行為,反而是創造股東回報的開始?或者電盈有其真實的商業原因?比如,提供DSL、WiFi、HSDPA、CDMA多面覆蓋,以補充HSDPA/WiFi的頻譜或穿透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