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政治正確 - 林夕

健康政治正確 - 林夕

過來人道:吃藥並不可怕
精神科藥物,單是這五個字已嚇怕了很多早該吃藥的人。吃了,好了一陣子,就自行斷藥,盡快恢復精神正常的身份,完全漠視中途斷藥,前功盡廢後患更難斷尾。
為甚麼自行歧視與恐懼到這樣子?在我吃焦慮症藥的日子,身邊人最常見的反應是,別吃那麼多啦,這些藥。天,他們只因為有精神二字就以為我在嗑狂喜嗎?我只知道有病便要醫,看精神科醫生不表示我霎時神經,忌諱才會讓焦慮演變成更難根治的抑鬱症,再拖下去達到思覺失調,才真要入青山醫院。問你怕未?
不能明白的是大部份飽受教育的港人尚算是有見識愛知識,何以我建議身邊有看精神科需要的人去看醫生,只得到大吉利是四字。
多得情緒病這個新興的替代品,讓精神科疑犯不至於鬼祟自欺。請別過份相信自己的意志,你是尼采你是超人,我不是葉劉,但信我一次,意志力不敵腦分泌之失衡,和億億聲細胞,腦科醫生也尚未完全理解的腦部問題對抗,贏了自尊,失去精神健康,何苦?
真實個案,我忠告一個我所認識意志力比我更強的人,即強人,我觀其行,提出有情緒問題的可能,不如去看醫生,反應是不不不,他的意志可以壓倒一切,無端端看甚麼精神科醫生?我的對應是:無端端為甚麼怕看醫生?難聽點講句,諱疾忌醫,簡直黐線。不過在此呼籲,黐線二字可不用就不用,該說,是肉身出了毛病,情緒出了問題,才夠健康政治正確。(延伸個案:請停止把某些藝人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