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數碼版權之死

唱片業數碼版權之死

唱片業如何在網上世界賺錢?唱片業和歌手似乎準備好作出改變。美國一名女子因在網上分享一些有版權的歌曲,本月初遭美國陪審團重罰22.2萬美元(約173萬港元)。本月10日,著名搖滾樂隊Radiohead履行承諾,繞過唱片公司,直接將專輯放上網發售,讓樂迷自行出價。
主要唱片公司長期堅持,在網上發售的歌曲應以「虛擬封套」包裝,以防樂迷將歌曲電郵給朋友,或上載到分享網絡。唱片公司強調,這是打擊盜版的最直接方法,從而提高收入;他們並將網上盜版者告上法庭。但有人批評,這種經營模式難見成效,而唱片公司須發掘出更具創意的賺錢方法。

微軟新力 棄防盜版技術

唱片業過往曾組成聯合陣線,支持採用「數碼版權管理」(DRM)軟件,但這陣線已迅速崩潰。全球第三大唱片公司EMI,今年4月宣佈會放棄DRM。直至8月,業界一哥環球唱片開始試驗「沒有DRM」的無版權保護下載方式。其後,全球兩家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和亞馬遜,開始出售無防盜軟件的歌曲,即使是DRM的主要開發商──微軟和新力,亦離棄這種防盜版技術。
有關DRM將沒落的傳聞,有被誇大之嫌。此技術將繼續存在,以協助監察某些檔案的使用,及保護其他數碼產品,例如電腦遊戲和電影。但以目前趨勢顯示,唱片公司正面對銷售和盈利下滑的困境;網上音樂銷售雖然仍在增長,但無法抵銷舊式雷射唱片銷量下跌的影響,所以越來越多唱片業行政人員開始承認,DRM無助解決問題。DRM容易被不法之徒避過,對那些守法的樂迷不公平,DRM亦無法防止雷射唱片音樂被複製,或在網上發放。

棄DRM 圖削蘋果議價力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麥奎維伊說,唱片業摒棄DRM的最大原因,是想削弱蘋果公司(Apple)的議價能力。由於蘋果的iPod播放機和iTunes音樂店很成功,多數合法下載歌曲都受蘋果的DRM技術「FairPlay」保護,這有助蘋果與唱片公司商訂優惠條件,例如以劃一價格出售所有歌曲。理論上,若放棄DRM,蘋果地位會受損,因其他網上零售商亦可發售供iPod播放的歌曲。
不過,這情況應不會令蘋果行政總裁喬布斯不安,因其音樂店的賣點,主要是建基於品牌和易於使用,而不是DRM;倘該公司放棄DRM,數碼音樂可能更受歡迎,從而提升iPod銷量,而iPod較iTunes更賺錢。
喬布斯肯定想知道,若棄用DRM,歌曲在網上的銷量會否改善。經濟理論認為會改善,因限制減少將刺激需求,從而利好銷情。然而,EMI和環球唱片的試銷活動,沒有明顯結果,EMI發售的「無DRM」歌曲收費較高,但音質較佳;環球唱片只有部份產品以此方式出售。此外,EMI無意透露試驗結果,而環球唱片尚未見到銷售激增。

Radiohead新碟 樂迷自行定價

研究公司Jupiter的馬利根說,唱片公司若棄用DRM,或會被迫開發新業務模式,其焦點會由歌曲本身,轉到與歌曲相關的活動。整個唱片業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新趨勢是:不少藝人簽署「360度全方位合約」,當中包括演唱會、商品和廣告合同,舉例說,麥當娜據報為了支持這種合約,正考慮放棄與時代華納的長久關係。不過,唱片公司仍在網上試驗這種戰術,其構思包括:將歌曲與視像遊戲等產品一同發售,或把音樂售予大型消費品公司,讓後者在網上轉售給消費者。
Radiohead的試銷模式或可為更多類似試驗開先河,樂迷除可為新專輯定價外,亦可購買精裝版。對於今年8月收購EMI的私募基金TerraFirma來說,這是「一個提醒,我們應表示歡迎,並以創造力和精力作出回應」。此外,上述被罰款的女子已決定提出上訴。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