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慘劇頻仍 不如先做政府「基建」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慘劇頻仍 不如先做政府「基建」 - 侯聯貴

上周末,天水圍發生了一宗人間慘劇。一位患上精神病的母親,與手腳被綁的一對子女先後墮樓,警方正以自殺謀殺案跟進。事件令政府成為眾矢之的,被炮轟社會福利資源投放不足;事件中,雖然先後有三位社工跟進個案,但社工卻被指溝通不足,更有指負責男事主的醫務社工不知道其妻患精神病,故未作進一步跟進,及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實在叫人欷歔。

解病歷財政 結局或改寫

筆者並非社工,沒有資格在社工專業的功過上說三道四。不過,筆者從資訊科技的角度看,社工們出現溝通不足的情況,一方面可能是工作量太大,致使無暇兼顧各個案,另一方面卻可能是資料管理方面出了問題。
例如,女事主既然有醫院的病歷紀錄,也有綜援紀錄,丈夫亦正接受醫務社工的跟進,政府資料庫內理應充份掌握事主的家庭、財政及健康狀況,只要其中一位社工注意到,精神病未癒的女事主因丈夫病重而無法照顧子女,而主動接觸事主並提供協助的話,或許悲劇的結局將會改寫。
馬後炮的確容易,我們惟有向前看。眼前的問題是,社工怎樣以最迅速及最簡單的方法,獲得事主在接受不同範疇服務時的紀錄,從而獲得詳細並最準確的個案背景資料,再按資料作出最專業的決定和評估。

社會服務資料 電腦化互享

在這方面,資訊科技可以幫到忙,只要上述的個案資料全面電腦化,並且讓社署和醫院等機構連網並互相分享資料,兼能解決相關的個人資料私隱問題的話,社會服務資料分享並非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筆者反而認為,社會服務的資料每每涉及人命,所謂人命關天,但過去政府卻未有就此進行資料電腦化,從而改善訊息管理效率,引致一些人受到影響,這才叫人驚訝。
社會服務資料電腦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令有關方面盡早了解社會現況的發展趨勢,綜合處理數據並作出分析,將有利和諧社會的發展。政府願意豪擲2500億搞大型基建,何不做好政府內部的基建呢?政府有力投資做好上述工作,目前庫房充裕,還待何時?政府的資訊科技總監別只懂搞網站,做好政府內部的基建,也不能忽視。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