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趙崇基導演的《兄弟》首映,戲院大堂裏擠滿了粉絲,因為劉德華、苗僑偉、湯鎮業、黃日華和陳奕迅這班兄弟。
當年的無綫五虎,少了一個梁朝偉,由陳奕迅頂上,整齣戲的感覺,依然有當年手足情。只是隨着歲月的增長,當年無綫的當家小生們,稚氣盡去,戲卻老辣了。苗僑偉的眼神時厲時柔,收放自如,戲都在心裏了。湯鎮業發福之後,身形閃出來自有一股氣勢,當年的段譽,不可同時而語了。黃日華百分之九十的戲都戴着墨鏡,隔着一副黑超都讓人覺得眼神有戲。劉德華讓出主角位置,一片綠葉襯住一齣戲,戲裏戲外,都讓人覺得他念舊的情意。
不由想念起無綫電視的訓練班來,出了多少人才,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虎將。
而今,不一樣了。年青一輩,大概連無綫訓練班都沒有聽說過,但你告訴他們,除了剛才那幾位,還有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周星馳、劉青雲──他們一定瞪大了眼睛,看見了真正的夢工廠。
那是多麼令人懷念的時代,一個《四三○穿梭機》,都成巨星搖籃,一群毛頭小子,就像劉德華說的,訓練班下了課,都留在電視台不肯離去,討論演技,評說偶像,敍述理想,即使比賽翻跟斗,也認真上心,翻不過人,耿耿於懷。
二十多年來,去蕪存菁,留下的精英,撑起了香港影視圈,撐了二十多年,還是他們的天下,跟這股巨浪相比,後來的,都是小浪花了。
《兄弟》講的是一個宿命的主題,天意難違。看着當年無綫四虎精湛老辣的演出,再看看今日電視台的新面孔,總是缺了一種精神,莫非也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