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告別頭痛肥胖乳癌憂慮<br>基因避孕貼無副作用

女性告別頭痛肥胖乳癌憂慮
基因避孕貼無副作用

避孕丸面世近半世紀,為女性和人類生育史掀起革命,至今仍是最方便有效的避孕方法,可是副作用仍嫌太多。科學家現在宣佈,他們正研發一種革命性避孕貼,透過能令特定基因沉默的核糖核酸干擾(RNAinterference)技術讓女性避孕,從而讓女性擺脫服食避孕丸引致的所有副作用,如頭痛、情緒波動和增加乳癌風險等。用上基因醫學原理,這種避孕貼,可說是「基因避孕貼」。

一直以來,避孕丸都是用黃體素和雌激素,以影響女性體內荷爾蒙水平,達致避孕效果,但很多女性體質承受不了荷爾蒙變化,服食避孕丸就引起不少副作用,包括頭痛、情緒波動、性慾下降、增磅及增加患乳癌、子宮頸癌、血栓塞、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避孕丸讓女性從「生仔機器」時代走出來,那些副作用始終叫女性憂慮。
至於波士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的新避孕藥,不求改變女性荷爾蒙,而是革命性開闢出另一種避孕藥理機制,利用能令特定基因沉默的RNA干擾技術達致避孕。

關閉產生ZP3基因

研究員要關閉的基因,能產生一種叫ZP3的卵子外層蛋白質,令精子可依附在卵子表面,繼而進入內層完成受精。研究員炮製的基因改造老鼠,證明了沒有了這種基因,老鼠的卵子也沒有ZP3外層;當進一步用RNA干擾藥物做測試,則老鼠的卵子可暫時減少95%ZP3蛋白質,可有效避孕。
由於只有成熟的卵子才會製造ZP3,研究員相信,RNA干擾藥物對身體沒有其他副作用,甚至不會影響到卵巢內其他卵子,停藥後就會迅速恢復生育能力。
研究員之一威廉斯(ZevWilliams)前日(周二)表示,需要荷爾蒙避孕丸來調節經期和減輕經痛的女性,會認為舊藥依然有用,「但對於純為避孕的婦女,非荷爾蒙方法就一流。」
由於RNA干擾藥物無法抵達胃部,所以新藥將製成避孕貼或栓劑,每次可用一個月。研究員預期三年內進行動物測試,10年內進行人體測試,15年後可普及使用。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夏基指出,口服避孕丸1960年面世以來,一直沒有真的突破,現以關閉基因方法避孕的概念是一個大躍進。
英國《每日郵報》/《衞報》

避孕三方法各有優劣

據美國波士頓布里洛姆女性醫院醫生威廉斯(ZevWilliams)表示,目前只有三類避孕方法,分別是荷爾蒙、宮內避孕器(IUD)和屏障避孕,而且「沒有一種避孕藥是不含荷爾蒙」。這三類避孕方法各有優劣如下:

-服用荷爾蒙避孕-
如服食避孕丸或打避孕針,正確使用,避孕率達99%或以上,但避孕丸可能引致血塊,只含孕激素的避孕丸也可能會擾亂經期。

-宮內避孕-
成功率達99%以上,放進子宮時間可長達1至10年,但存在令經血排量增加、經痛加劇甚至引致宮外孕的風險。

-屏障避孕-
如男性和女性避孕套、子宮帽等,能避免性病傳染,但男性避孕套容易脫落,不及其他方法可靠。

英國《獨立報》/《蘋果》資料室

避孕丸是用雌激素及黃體素來影響女性荷爾蒙水平。
互聯網

RNA干擾技術治癒肝炎

RNA干擾技術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醫療法,這種技術是由美國科學家法爾(AndrewFire)和梅洛(CraigMello)於1998年發現,透過向生物體內注入微小RNA片段,干擾生物體本身的RNA訊息功能,導致相應蛋白質無法合成,從而關閉某條特定基因。這項技術去年獲諾貝爾基金會肯定,頒發醫學獎。
透過RNA干擾技術,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成功治癒老鼠的肝炎,目前正加快進入人體臨床測試。

針對基因可阻癌擴散

科學家認為這技術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可以應用在癌病治療,認為只要針對某條癌病基因,就可阻止癌細胞擴散。另外,透過關閉基因,也可治療糖尿病。
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郵報》

基因避孕貼將可讓女性在沒副作用下進行避孕,令家庭計劃更輕鬆。
互聯網

精子游向卵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