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39-41 - 陳也

張愛玲39-41 - 陳也

港大圖書館展覽張愛玲的手稿,展期非常短只得八天,而且得事先電郵登記,非常麻煩,向隅者恐怕會很多了。看新聞照片,參觀者都要隔住一層玻璃飾櫃,看裏頭的張愛玲舊照和書信,簡直是觀賞「清明上河圖」的翻版。張迷跟張愛玲的那段距離,相隔了半個世紀有多,依然是,難以突破,叫人惘然。
展品由張愛玲的老友宋淇兒子宋以朗提供,他是張遺產監管人。《蘋果》曾經訪問他,說加多利山的家裏有幾箱這樣的遺物。他不是張迷,不讀張的作品,對張給父親的家書不甚了了,說裏面好些都是些議論別人的「是非」,還有張晚年不斷嚕囌遺失了美國身份證的書函。看來這位後輩完全當祖師奶奶是普通阿嬤,不曉得他是極少數見過張愛玲(張來港寫劇本時住在宋家,佔住宋以朗的小房間裏,這個世姪要做廳長)而還倖存於世的人,不但親近還留有大箱親筆信稿,真是羨煞想從張的垃圾桶內翻出寶的「張狂」們。
張愛玲算是港大人,不過未畢業便因戰亂停學。有資料說張解放後赴港想重讀港大,惜未能如願。後來要求港大補發學位證明,竟遭港大拒絕。假使張得到港大包容,完成學業,落地生根,那篇「色.戒」還會在廿多年後發表而遭本地文化界痛斥為「歌頌漢奸」嗎?不會啊,要是將文革和民主亂綑綁一起的曾蔭權當文化官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