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間中會以「我的志願」為題,要同學們作文。
還記得,同學們的志願次次不同。老師總是建議學生寫些如律師、醫生等較大路的志願,但同學們偏偏不願意就範,硬要寫自己是大明星、舞蹈家、諧星等等,不是有心和老師作對,只是同學們都希望有機會嘗試多種不同的工作。當然,同學們深知,長大後不可能樣樣做齊,惟有在原稿紙上寫多一點,過過手癮也好。
YouTube的創辦人之一陳士駿來港,吸引了大批傳媒訪問。談到創業心得,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許多人認為,小型公司不能成功,其實這並非數字(大小)的問題。」不僅是創業,現在要實現小時候的夢想,希望把小時候寫過的志願一一嘗試,通過YouTube,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先回到過去,試想在沒有YouTube,沒有互聯網的年代。有一天你自彈自唱,寫了一首你認為有機會問鼎下屆最佳金曲的歌。但製作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和大眾分享,一個選擇是毛遂自薦,將製成品寄到唱片公司或電台。要是找不到知音人,另一個選擇是自資出碟,但成本不輕,大有機會令你打消念頭,把大作收於床下底。
沒有互聯網,發表是一個困難之舉。電台電視的節目製作有人把關,為建立品牌、迎合大眾口味為尚,小眾的較難過關。到互聯網興起初期,雖說可以搞個個人網頁,把自己的大作放上去,但搞個網頁始終有一定難度,懂得製作網頁,同時又曉得唱歌跳舞耍功夫的人為數不多,所以創意還是不能爆發出來。
有了YouTube這類網站之後,人們的創意好像一下子都釋放了出來,甚麼巴士阿叔、搞笑片段、跳舞表演,一時之間都爆發出來。小時候自覺有跳舞天份的,一直苦無門路,突然有了免費發佈渠道,而且不難使用,便一下子把平生絕學都拍下,一併放上去供諸同好。
陳士駿的一番話,不僅可用來形容他的創業事迹,同時也可鼓勵仍然希望實現小時候夢想的人。小眾的念頭,不等於不能成功,有了YouTube這類發佈渠道,總有機會遇到知音人。
畢竟,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有一團火,希望終有一天,可以達成小時候的夢想。現在互聯網提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至於如何賺錢,還須動動腦筋,但小時候所想的一些志願,有了YouTube,終於有機會逐一嘗試。要是有人欣賞,那種快感,相信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
心中仍然有團火的人士,你有勇氣試試嗎?
《蘋果批》網誌: http://pieatapple.wordpress.com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