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蘋果日報》的旅遊版看到一個設計,一批夕陽照片,全用菲林的形式示人,一長條「菲林」,串起了色彩迷人的相片。
相片固然吸引人,但圍着相片的「菲林邊」更讓人感到親切,黑色膠片上一個個方格小孔,突然有人間何世之感。
自從數碼相機勢如破竹以來,菲林相機已潰不成軍。你還記得上一次用菲林拍照,是在什麼時候嗎?你還記得將菲林抽出一個頭來,插進相機另一邊的菲林芯子裏那個操作過程嗎?你還記得那一次,因為齒輪掛不住菲林的方格小孔,拍了半天空忙一場的喜劇嗎?還有,記得那一次菲林在相機肚子裏被扯斷,那種不知所措的徬徨嗎?
學過自己冲菲林的朋友,還一定記得如何把兩隻手伸進一個布做的「暗袋」裏,摸索着裏面一堆拆散的冲片罐零件,然後摸索着將一筒菲林的蓋子拆下,摸索着從中抽出菲林,摸索着找到冲片罐的芯子,將菲林一端插入,再將菲林芯一左一右一左一右旋轉,直至轉完一筒菲林,再摸索着將冲片罐的零件一一裝好,這才抽出手來,好像剛剛變完一場魔術,讓旁觀的外行嘖嘖稱奇。
用過舊式135相機的朋友,比如「萊卡M2」,你一定還記得那時候裝一筒菲林,是要在相機體外,將菲林預先捲在相機的轉片芯,然後再從相機底部拉好距離插進去這一道程序。現在想想,那真的有點像在為一個心臟病患者做「搭橋」手術,手術進行期間,要把心臟從身體裏取出來,放在邊上「養着」。
這些有趣的回憶,都因為在報紙上突然又重見了菲林的模樣想起,好像已是很深的回憶,好像看見了古董,但回頭一想,那才幾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