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患腦癌少女活得更積極

特稿
患腦癌少女活得更積極

「我做過3次手術,8次化療、24次電療,𠵱家仲要每日食十幾種藥,食一世。」現年23歲的許小姐患上腦癌後,從此一生都變得不平凡。縱使病情受控,但治療帶來聽力受損、鼻膜變薄、糖尿病、體弱等後遺症,她活得比一般人辛苦,但卻選擇活得比人積極,日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許小姐6、7歲的時候經常在上學排隊時暈倒,後證實在腦下垂體長了個鴨蛋般大的腫瘤,她需停學兩年接受治療。雖然病情受控制,但負責控制荷爾蒙分泌的腦下垂體受損,身高、血糖、飲水量及體力,都要一直以藥物控制,並要定期覆診。
許小姐表示,在醫院看着朋友離世,覺得生命寶貴,患病時期又得到多人支持,故會珍惜生命,並會抽空到醫院做義工。她剛完成工商管理文憑課程,希望從事文職工作。一直悉心照顧女兒的許太訴說,雖然女兒比正常人需要付出更多,但學到正面看每件事。

港人對腦癌認知偏低

但調查顯示港人對腦癌認知偏低,香港防癌會於9月訪問了512位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了解他們對腦癌的認識。結果發現,77%受訪者不知道有原發性及轉移性腦癌之分,53%認為持續頭痛是腦癌的症狀,52%相信患者拒絕做手術就沒有生存希望,更有62%不知道治療可能引起的後遺症。
該會「癌症教育委員會」主席蔡清淟表示,市民對腦癌的認知偏低,市民誤以為腦癌是不治之症,因而拒絕求醫,他呼籲遇有持續3星期的癲癇、視力減退等症狀,應盡快求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