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的透明度有所提高,向傳媒開放的代表團多了,還留時間給記者提問。但在外界最關注的選舉問題上,大會仍然神神秘秘,也可以說是黑箱作業。今次是否保留預選制度?中央委員的差額比例是否提高?中央政治局委員是否差額選舉?諸多問題,只能從前三屆共同的模式去尋找答案。
控制代表團選舉保高層
按往屆黨代會慣例,十七大主席團今日會舉行第二次會議,確認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提交各代表團討論,然後在19日預選。所謂預選,就是各代表團分別進行差額選舉,產生正式候選人,再由大會進行等額選舉。
1987年中共舉行十三大時,有「左王」之稱的中宣部長鄧力群,因落選中委而無法按計劃進入政治局,十四大開始設立預選機制,通過控制各代表團選舉,保證高層人事安排不會落空。
至於中委的候選人,主要是現任黨委、政府機構的省部級正職領導和解放軍正大軍區級軍官,也有少數副職。在198名十六屆中央委員中,中共中央機關負責人有23名、國務院領導及部長56名、省市領導64名、軍官44名、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國企負責人11名。其中,留任的中委只佔46%。而今次中委名額約為205名,如果差額為10%,則候選人有225名。
按十七大的日程,中央委員的選舉會在21日舉行。觀察中委名單,不適用加法,但適用減法。即,看不出那位省委書記或省長可以官升一級,進入政治局,但可看出那位現任政治局委員、常委將退休。因為未能入選中委,就不能參選政治局委員。
派系色彩濃往年排榜尾
中委選舉的另一看點,是派系色彩濃厚的官員會否如往年一樣排榜尾?中央委員的排名是按姓名筆畫,候補委員排名則按票數,上屆包尾的包括江澤民的親信黃麗滿、由喜貴,太子黨陳元、鄧樸方。
至於新一屆中央領導人的佈局,相信要到22日十七屆中委舉行等額選舉後才會揭曉。政治局委員、常委、總書記,都由中央委員會直接投票選出,其中,總書記必須從常委中產生。
由於中央領導人在同一天選舉、公佈,相信就算有預定進入常委的領導人在政治局委員選舉中意外落敗出局,外界也難以在第一時間知悉,要等日後有心人士披露。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