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流感高峯期通常出現於2至3月及7至8月間,除了注重個人衞生外,注射流感疫苗也是預防患上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若為兒童及65歲以下成年人注射流感疫苗,能有效減少七至九成流感確診個案,但長者的預防效果較遜,僅達五成八保護效力,香港醫學會建議市民下月起開始到家庭醫生接受疫苗注射。 記者:梁德倫、陳沛冰
香港醫學會昨引述外國研究指出,若向1至15歲兒童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可減少77%至91%甲型流感確診個案,同樣可減少七至九成65歲以下成年人的流感確診個案。即使病毒與疫苗品種有差異,疫苗仍可減低流感確診個案50%至77%。
雞蛋過敏者不宜接種
但疫苗對長者的保護力較低,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謝鴻興醫生表示,由於長者抵抗力較弱,65歲以上長者對流感疫苗的反應較兒童及成年人為遜,只能降低患病風險58%,但有效減少因流感引致的傳播及併發死亡危險。
謝鴻興指出,高危人士如6至23個月大的幼兒、65歲以上長者、孕婦、長期病患者、醫護人員和家禽業從業員,都應注射疫苗。但6個月以下嬰兒、及對雞蛋過敏人士不宜接種。由於6個月以下嬰兒不適合接種疫苗,故經常照顧他們的人包括外傭都應該打預防流感針,以免嬰兒受到感染。
今年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北半球注射預防流感疫苗組合,包括甲型所羅門群島型(H1N1)、甲型威斯康辛型(H3N2)及乙型馬來西亞型。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現時本港流行的乙型流感中,包括上海型及馬來西亞型,以感染上海型的市民較多,但相信現時注射的疫苗,可交叉保護馬來西亞型流感。因乙型流感的病徵較甲型流感輕微,即使感染上海型流感,病情多屬輕微。
保護效用可延至明夏
勞永樂指,近年流感高峯期由每年2月開始,延長至夏天6、7月,故市民應等至11月底,甚至最好在12月聖誕節時注射流感針,才能令保護效用延至翌年夏天,現時市民毋須急於注射疫苗。
醫學會會董周振軍醫生指出,市民若到固定的家庭醫生注射流感疫苗,可確保有一完整的病歷及注射紀錄。另一會董陳以誠醫生稱,未來10年是禽流感變種的高危時期,故預防人類流感可避免其與禽流感發生洗牌效應,變種為超級流感成為災難性疾病。
應注射流感疫苗人士
1)6至23個月幼兒
2)65歲以上長者
3)懷孕期間婦女
4)長期病患者
5)居於安老院舍長者
6)醫護人員
7)殘疾人士院舍長期宿友
8)家禽業從業員
資料來源:香港衞生防護中心、香港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