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你哋唔好講呢啲嘢刺激到佢……」在屯門醫院的護士發現女死者的小叔由重案組探員陪同到病房了解之際,千叮萬囑各人勿讓女死者正留醫的鼻咽癌丈夫陳啓林知道,但陳在旁敲側擊下終獲知事件真相,他平靜地閉上眼睛一會,未因家庭發生慘變而淌淚;院方亦留意陳的情緒變化,以防他受刺激自殺。記者:劉漢權、白琳
消息稱,陳啓林的胞弟陳巧明昨日早上在現場認屍後,由重案組探員陪同前往屯門醫院,希望能了解一下正在臨床腫瘤科留醫的陳啓林情況,同時知會院方此事,以多加留意其情緒變化。
當陳巧明見到胞兄後,很婉轉地陳述家中事情,奈何眼神早已將他出賣,最後兄長終知道妻子和一對子女的死訊──他沒有流淚,只是平靜地閉上雙眼一會,其冷靜情景連在旁的胞弟和護士亦感愕然。
弟弟:唔想講咁多嘢
事實上,屯門醫院的護士之前已向陳弟和探員叮囑,勿將實情相告,以免他受不住刺激而情緒激動,令病情惡化。
晚上7時半,陳巧明與三名友人再返墮樓現場,以香燭冥鏹拜祭,逗留15分鐘才離開。他向記者說:「其實我好唔開心,多謝你哋關心,我唔想講咁多嘢,𠵱家社署已經聯絡咗我哋,仲幫手搞身後事。」
陳巧明直言自己有一頭家,任職電燈工程散工,收入不多,但自從胞兄患癌後,在經濟上他盡力幫忙,奈何仍未能減低胞兄一家的壓力,陳巧明感到十分難過。
陳啓林現年47歲,是鼻咽癌患者,正在屯門醫院接受化療,院方正密切監察其情況,包括情緒上和健康上的變化,以防他作出自殺行徑。
社會資源與支援不足
鼻咽癌在中國南方如廣東、香港和台灣相當普遍,僅在香港每年便有逾千的新病例,因鼻咽癌死亡的人也有300多人,雖然本港有知名的鼻咽癌治療中心,但病人一旦患上此病,壓力是相當沉重。
臨床腫瘤科醫生岑信棠稱,醫管局內越來越多藥物需要自付費用,癌症病人及家屬需面對龐大經濟壓力,而病人治療過程也辛苦,他說:「醫又辛苦,唔醫又惡化,仲要不斷面對frustrations(無力感),時好時壞。」
岑信棠又指出,公立醫院腫瘤科門診資源緊絀,他透露:「睇一個病人得3至5分鐘時間,一個鐘睇12個症(覆診)已經算少。」雖然本港大型醫院均設有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為病人及家屬提供支援,由醫務社工跟進,但總體支援仍不足。「香港社會資源同埋支援都少,唔好講先進國家,就算同華人社會比,香港都比唔上台灣。」
照顧癌病人壓力甚大
香港防癌協會主席高永文表示,本港有癌病人組織,支援同路病友,但照顧者的壓力仍大,高永文稱:「家屬要照顧個病人、照顧家庭,又要兼顧工作同埋經濟,雖然係有網絡支援,但未必所有人都接觸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