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數學試奪滿分天耀邨15歲少年:<br>天水圍不要悲情

世界數學試奪滿分天耀邨15歲少年:
天水圍不要悲情

【本報訊】三母子倫常命案的陰霾這一天籠罩天水圍,與悲劇家庭同住天耀邨的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中四學生楊祖延昨日卻傳來好消息,他在今年世界數學測試中取得滿分佳績,為這個30萬人口的新市鎮「冲喜」。這名15歲數學小狀元鄭重地說:「天水圍不是悲情城市。」祖延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區內居民,不要活在悲情陰影之下,出身貧窮卻活得快樂的秘訣是:「打開心窗,互相幫助」。他也寄望政府增撥資源,協助天水圍居民活出希望、快樂的一天。 記者:梁美寶

楊祖延自小與父母及姊妹同住天耀邨耀澤樓,與一家三口墮樓死亡的倫常慘劇主角居所只有一幢樓之隔,前日凌晨祖延睡夢中也被巨響驚醒,翌日才知道悲劇發生,死去的小姊弟是他的師弟妹,先後就讀潮陽百欣小學,事件令他傷心不已。經常返回母校的他希望伸出援手,協助街坊兼師弟妹。

政府欠支援:只有一間圖書館

祖延說:「希望市民唔好再將天水圍標籤成悲情城市,天水圍唔係咁慘。我由細住到大,身邊有好多街坊好開心,呢度仍好有希望、都可以有好學生。」祖延正是出身天水圍的好學生之一,平日成績名列前茅的他,今年參加世界數學測試,昨日獲通知在測試中取得滿分。「我好鍾意數學,平均每日都做一、兩個鐘頭。」但他想不到會在測試中獲得滿分,這佳績為他打了一支強心針,日後繼續鑽研數學:「我會努力計數,第日要做個數學家。」
與慘劇家庭的出身背景相似,祖延出身基層家庭、家住公屋,母親也是新移民,十多年前才來港定居,父親任職廚師,他與姊姊及妹妹住在地方細小的單位,平日只能在客廳做功課,一家五口卻很開心,覺得這新巿鎮充滿希望,「就算地方細,家人之間最緊要互相忍讓。」
「住我哋附近嘅鄰居都好開心,家家戶戶成日打開門傾吓偈,知道有人需要幫忙,都好樂意幫助對方。」但他認為,政府對天水圍的支援不足,他身邊有些友人在單親家庭長大,面對家庭問題時會向他訴苦,「有時佢哋話成日見到父母打打罵罵,唔知點算,我就會安慰佢哋唔好亂諗嘢,最緊要做人開心、樂觀啲,鼓勵佢一齊去做運動、睇書。」
他說,區內許多設施不足,「好似成個天水圍都只有一間好細嘅圖書館」,他希望未來政府可增加對天水圍的支援,包括加建圖書館及社區中心,為區內青少年及有需要的家庭帶來更多空間。

媽媽內地來港:不要埋藏心事

祖延的媽媽十多年前從內地來港,但她為人樂觀,很快融入本港生活,住在天水圍十多年也不覺任何不妥。「我覺得大陸同香港差唔多,每家都會遇到唔開心嘅事,但做人最緊要打開心窗,開開心心做人,唔好屈屈埋埋,唔需要好多錢都得。」
祖延的中學師姐、應屆會考九優神童何凱琳已跳級升讀中文大學醫學院,家住天水圍的她得悉倫常慘劇再度發生,坦言感到難過,希望「政府支援多一啲,令到呢度唔好咁悲情,對天水圍居民嚟講已好欣慰。」她又說,其母親也是新移民,十多年前來港生活,但為人健談,與當時是幼童的凱琳無所不談,從來不將憂苦屈在心裏,很快就適應了香港的生活,也從不覺被歧視。

神童何凱琳:天水圍仍有希望

凱琳對天水圍抱有希望,即使現已成醫科生,也不打算搬離這個新市鎮,銳意將來行醫,除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痛苦外,也希望世上有人可以發明忘憂藥,撫平病人心靈傷痛。她又呼籲社會上悲傷的人打開心窗,向社會及各界求助:「人人都可以抱着樂觀心態,有乜困難或唔好嘅事,只要肯踏出一步,香港好多人願意幫忙。遇到困難時,退一步亦會海闊天空。」

如對這則新聞有任何意見,請即登入
http://professionalforum.atnext.com/hall

楊祖延小檔案

居住:天水圍天耀邨
年齡:15歲
家庭狀況:父母及一姊一妹
曾就讀學校:天水圍潮陽小學下午校(現名潮陽百欣小學)
現就讀中學: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中四)
獲獎:07年世界數學測試中學組別測試解難分析科最傑出學校獎,楊祖延為其中一名代表,並在該科取得滿分

資料來源:楊祖延及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

話你知:英國教育部創辦 屬國際評級標準

世界數學測試由英國政府教育及技能部轄下的英國資歷及課程發展局於2000年創辦,屬一項國際評級標準的測試,分為小學及中學組測試,測試學生分8至11歲、12至14歲兩大年齡組別,內容主要分為數學及解難能力分析兩科目。
該測試自04年起在香港舉行,參加人次近15,000,他們來自全港超過三成的小學及近三成的中學,今年共有20名中小學生取得滿分,當中包括楊祖延。
另外,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小五學生陸允牽今年成功越級挑戰,在中學組別測試數學科及解難分析科均考獲優等成績。另一名在小學組別中取得最佳成績的資優生姚俊樂年僅7歲,是該組最年幼的學生,他就讀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今年由小二跳級至小四,IQ達140。

7歲的姚俊樂在小學組取得最佳成績。

天水圍天耀邨

2007年世界數學測試獲國際多個國家認可,圖中為該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香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