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霸經濟學<br>「美一個學系可撑起歐洲」

獨霸經濟學
「美一個學系可撑起歐洲」

自2000年以來,每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都是美國囊中物,連同今屆在內,已有15名美國學者奪獎。科大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說不感意外,因為美國經濟學研究實力傲視全球,單是芝加哥大學已可以打敗整個歐洲經濟學術界。
雷鼎鳴說:「全球經濟學研究力量,其中八成集中在美國,以芝加哥大學為主力。美國的一個學系,已可撑起整個歐洲。」雷教授解釋,二次大戰後,大量學界精英移民到美國,不少都是猶太裔學者,成為美國經濟學研究的強大後盾,已故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Friedman)正是猶太移民後裔。

學術界賞罰機制分明

雷教授亦指出,歐洲失業率高企,經濟一向不及美國,薪金不及美國吸引,何況美國學術界賞罰機制分明,有表現者可獲升職,無表現者隨時被炒,但歐洲學府較一視同仁,未能留住優秀學者。
本報記者

近五屆經濟學獎得主

06年:費爾普斯(EdmundS.Phelps,美國)
‧對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在宏觀經濟政策中的關係,有出色的研究成果

05年:奧曼(RobertJ.Auman,美國、以色列雙重國籍)、謝林(ThomasC.Schelling,美國)
‧兩人的博弈理論(GameTheory),加強了人們對衝突和合作的理解,有助解釋價格戰和貿易戰等的經濟衝突

04年:基德蘭德(FinnE.Kydland,挪威)、普雷斯科特(EdwardC.Prescott,美國)
‧研究動態宏觀經濟學,分析推動景氣周期的因素,有助國家改善貨幣政策

03年:恩格爾(RobertF.Engle,美國)、格蘭杰(CliveW.J.Granger,英國)
‧研究出新的經濟時序統計工具,有助更準確預測經濟走勢,改善投資的風險評估

02年:卡尼曼(DanielKahneman,美國、以色列雙重國籍)、史密斯(VernonL.Smith)
‧將心理與經濟學融合起來,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心理下,作出經濟判斷與決策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