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議員批評天水圍社區設施不足,導致家庭悲劇一再重演,又炮轟政府多年來漠視該區困境,不理居民死活。當局稱,政府近幾年已在天水圍區加強發展,包括興辦社會企業。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說,當局今後將主力發展天水圍區內經濟和康樂文化設施。他說,天水圍居民面對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交通不便,局方正研究推動居民透過電話網絡及互聯網運作社會企業,令居民可留在區內工作,希望有助擺脫「悲情城巿」的標籤。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民主黨何俊仁批評,天水圍是全港最窮地區之一,社區設施明顯不足,但政府多年來都不增加該區支援,不理居民死活。工聯會王國興指,天水圍接連發生家庭慘劇,據傳媒報道,社署於該區求助熱線不足,熱線救急扶危作用形同虛設,「真係熱線不熱,救急不急!」他要求增撥資源解決問題。
學者責社署忽視評估工具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自從04年天水圍發生首宗家庭慘劇後,已成為政府的重點關注地區,但他承認政府仍做得不足,「政府可以做得好啲」,他承諾會與各部門及社區團體合作,改善該區社會服務,及短期內增撥資源加強該區的熱線服務。
有學者則認為,今次慘劇應可及早制止,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高凌指出,社會福利署曾撥資源給港大研究評估家庭發生暴力事件風險的工具,去年完成了,社署卻只派了100名社工學習如何做評估。根據港大的評估工具,本案家庭成員同時存在精神病、倚靠綜援、長期患病及新移民四大問題家庭因素,要是社工做過評估,應可及早預知該家庭的重症,予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