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廣告 貼身取勝

手機廣告 貼身取勝

手機廣告是一門小生意,研究公司InformaTelecoms&Media稱,去年全球手機廣告開支為8.71億美元(約68億港元),遠少於240億美元的網上廣告開支,及4500億美元的整體廣告開支。但營銷高手強調,手機廣告商機龐大,手機廣告勢將取代現時甚為流行的網上廣告,以至電視、電台、印刷和廣告牌這四大傳統廣告類別。

全球手機25億部PC僅10億

手機廣告目前主要以文字形式發放,不過,電訊公司開始透過先進手機,在提供短片、網頁,以及下載音樂和遊戲時發放廣告。Informa預測,手機廣告開支到2011年可達至每年114億美元;其他分析師則估計,市場規模屆時會高達200億美元。
全球現時有多達25億部手機,個人電腦(PC)也只是10億部罷了,故此,手機極有潛力成為接觸更多廣告對象的渠道;再者,手機數目增長速度遠快於電腦,尤其是在貧窮國家,加上多數人經常攜帶手機,故手機廣告前景亮麗。
手機廣告最大的賣點,是營銷高手所指的「貼身」。廣告客戶相信,約一半傳統廣告未能瞄準廣告對象;網上廣告的效果自是較佳,因半數網上廣告是以「點擊付費」方式運作,廣告客戶在消費者點擊廣告後才付款;不過,手機的文字廣告最貼身,因營銷員若巧妙地使用電訊商的客戶資料,便能將廣告配合手機用戶的生活習慣。

電訊商送SMS誘客看廣告

電訊商Blyk上月在英國推出類似服務,手機客戶只要同意每日收看6個文字廣告,便可每月收發217個免費文字短訊(SMS),另加43分鐘免費通話時間;而用戶須先填寫其嗜好和習慣的問卷,讓廣告客戶可專門向某類用戶發廣告。Blyk創辦人阿拉皮蒂拉說,英國是歐洲最大、但最棘手的廣告市場,若手機廣告在當地受歡迎,其他地區也會受落。
美國電訊商Virgin去年推出類似的「SugarMama」計劃,手機客戶只須收看文字廣告或45秒的網上廣告,便可免費通話1分鐘;用戶若多花5分鐘填寫網上問卷,便可額外獲5分鐘免費通話時間。該計劃甚受歡迎,截至8月底已提供逾1000萬分鐘免費通話時間。
英國最大電訊商Vodafone稱,手機廣告有望帶來可觀的額外收入,旗下廣告目前以文字為主,但該公司已開始在手機網頁Vodafonelive!賣廣告,客戶透過該網頁上網、下載短片和音樂時,便會看到廣告。該公司亦正經營數個試驗計劃,客戶收看廣告後可獲取免費訊息。今年較早前,英國客戶收看廣告短片後,便可下載某電視劇的片段。

GPS助尋店舖餐廳夠方便

手機廣告策略目前傾向倚賴文字廣告,因只有少數人利用手機下載音樂、遊戲和短片,或上網。雖然部份新型號手機的螢幕較闊和光亮,但不少人始終認為手機螢幕太細,不適合用來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手機廣告亦有其他問題,因廣告氾濫或會侵犯個人空間,從而降低廣告的價值。人們對手機廣告的容忍程度因地而異,例如手機文字廣告在中東很普遍,但歐美人士卻不太接受。
另一問題是,電訊商獲得許多旗下訂戶的生活習慣資料,但在私隱法例下,他們或不可與廣告客戶分享資料。此外,電訊商、廣告客戶和中介人尚未就一個通用資訊格式達成共識,亦未決定如何瓜分收入。
有人說,由於這些障礙,手機廣告未來數年會局限於一個小市場。但其他人認為,隨着越來越多人用手機上網,並接納手機廣告,會帶來新的商機。舉例說,部份手機設有衞星定位系統(GPS),可提醒人們附近有一些心儀店舖或餐廳。用戶在手機輸入「薄餅」字樣後,螢幕除了顯示一般搜尋結果外,亦會顯示附近薄餅屋的廣告,這些廣告應會獲用戶接納,還有甚麼廣告比這類廣告更貼身?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