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敲新興市場迎瘋牛 - 潘國光

專家分析:敲新興市場迎瘋牛 - 潘國光

10月5日,美國公佈非農業職位增長,遠超預期,美國衰退的憂慮得到紓緩。事實上,就業數據只能說比預期理想,放緩趨勢依然明顯,較早前耐用品定單等數據,更全面顯示經濟動力確在減弱。但整體而言,是緩而不衰,在這情況下,筆者相信,新興市場尤其亞洲國家,將坐收漁人之利。
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及俄羅斯賴債的信貸危機,風眼在新興市場形成,最後引致對冲基金LTCM出事,令聯儲局果斷減息,加速科網泡沫形成。今天,背負巨債的,是歐美等已發展市場,亞洲等新興市場,卻成為儲備豐厚的「財主」。聯儲局減息,紓緩因次按而引起的信貸危機後,資金很可能加速流入基本因素較佳的新興市場,新一輪資金狂潮,可望將新興市場的牛市,帶進瘋狂階段(mania)。

中國內需重要性提升

美國經濟放緩,傳統而言,亞洲出口會大受影響,但今天,中國對環球經濟的帶動角色,已顯著提高。相對兩年前,現時亞洲國家經濟增長,與美國的相關性顯著轉弱。以香港、南韓及台灣這三個較外向型的亞洲經濟體系為例,06年美國佔其出口只有25、14及17%,相反中國內地卻佔三地出口達30、24及31%。近年中國拓展不同貿易夥伴,對美國的依賴已大降,06年美國佔中國出口只有23%。
另方面,亞洲內需非常熾熱。07年上半年,亞洲經濟增長中,出口的貢獻僅28%。亞洲內需,亦受惠於新一輪基建潮及東協國家年輕人口。作為新興市場焦點,中國國外直接投資,近年逐漸出現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及地產業,顯示新興市場內需重要性提升。

新興市場抵抗力增

亞洲如是,歐洲新興市場亦如是。以俄羅斯為例,04年時,RTS指數中,近65%是石油及天然氣股,連同超過10%金屬股,總比例達四分之三。但07年,石油及天然氣股比例已回落到一半左右,加上金屬股的一成多,總比例略多於六成,未來幾年,這個比例將持續回落。至於經濟增長的分佈,我們亦看到同一畫面。00年10%經濟增長中,8%由油價貢獻,2%由內需貢獻。06年6.5%經濟增長中,有超過5%由內需貢獻,油價貢獻則不到2%。因此,與中國一樣,隨着漸多人口跨入中產階級(現時約20%),未來幾年,內需將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投資主題。
新興市場對外來風暴有了更強抵抗力。踏入10月,中港股市經過連續多月噴井式升勢後,漸趨波動,但中線升勢仍有餘未盡。要達到較佳風險回報組合,投資者不妨以新興市場的區域性部署,迎接即將來臨的牛市瘋狂階段。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
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