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與術數 - 紫微楊

古文與術數 - 紫微楊

有朋友對我說,在某個網上討論區,有人批評我寫的專欄,引用太多的古文,並說:「都唔知佢講乜!」不如坊間的白話文術數書遠甚。
朋友這番話,使我興起很大的感慨。因為近年來,我不斷的勸我的門生及我的兒子,在國學上多下點苦功。因為所有好的術數書籍,都是古文的,是古人留傳下來的,如果舊學根基不好的話,縱有名師指點,也不過是廣東人所說的「教咁多識咁多」,無法自己再進修,再行去闖新天地。
日前與幾位朋友茶敍,又再談起舊學的問題,朋友說以目前本港的教育制度,要一般的學生在古文上有一定的水平,實在甚為困難。
座中有一位朋友人稱才子的,詩詞歌賦都甚為了得。朋友的箭頭隨即轉向他,有人知他對明末清初的名妓「柳如是」最為欣賞。便笑着對他說,他出生的年代錯了,在今天香港的社會,如何會有「柳如是」這樣的人物出現,就算找遍神州大陸亦不會有。
一位愛開玩笑的朋友說,如果「錢益謙」再世,他也只能去唱唱卡拉OK,猜十五、二十,或玩骰盅。吟風弄月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朋友還說,如果不信,你試試到夜總會去和那些女孩子談談詩詞歌賦,看她們有什麼反應,包保你還未念完你的詩詞,她們已掉頭走,並可能會說一句:「嗰條友儍嘅!」
所以我被人批評常常引用古文,在當今的社會,絕對不是奇怪的事。一笑置之,學魯迅之「躲進小樓成一統」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