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逐鹿中原,鹿死定了 - 李怡

蘋論:逐鹿中原,鹿死定了 - 李怡

中共十七大在下周一召開。同歷次大會一樣,關心中國局勢的人士,都聚焦在人事動向。因為在中國體制下,所有的國家機器,包括政府,國會(人民代表大會),司法機關,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而共產黨本身並沒有民主機制,甚至沒有最高權力轉移的機制。在全黨服從中央、中央服從政治局、政治局服從常委、常委聽命於一人的政治傳統之下,政治局常委的誰退誰進,不僅關係到最高權力層的較勁,而且關係到誰可能是胡錦濤接班人的下一代核心的問題。
眾所周知,自從鄧小平接續毛澤東成為第二代核心以後,包括被廢的接班人胡耀邦、趙紫陽,以及終告坐穩的江澤民,都是鄧小平指定的接班人。而胡錦濤,也是鄧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胡以後,沒有一個人有鄧小平那樣的權威來作指定了。因此,十七大會選定那一位較年輕的人進入常委,就是江、胡兩派鬥爭的焦點。目前有消息傳出,接班人選會是李克強或習近平,可能兩人都進入常委,誰會在五年後跑出當總書記,還要看日後的角逐。
十七大前,有許多高官紛紛落馬,或遭「雙規」,或被免職,或調閒職,有人認為這是粉碎四人幫,罷免華國鋒以來最多高官中箭的一次。計有上海的陳良宇,統計局的邱曉華,天津的宋平順,青島的杜世成,黃菊秘書王維工,被傳涉及醜聞被免職的有財政部長金人慶,遭免職的還有湖北俞正聲,新疆王樂泉,總參謀部梁光烈,國安部許永強,中央辦公廳王剛,中央警衞局由喜貴。
這麼多高官被免職,打出的旗號都是「反腐敗」。毛澤東時代整肅異己的旗號是「修正主義」、「走資派」,新時期整肅異己的旗號則是腐敗與經濟犯罪。

正如任何人都可以扣上「走資派」的帽子一樣,「腐敗」也是一頂全黨幹部都適用的帽子,而且這罪名也較容易得到民眾認同。從這個角度看,中央掌權者大概希望每個官員都貪才好,否則就沒有辮子可抓,無法左右官員的政治方向(實際上是「政治站隊」)啦。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化,私有化的演變,中國已到了無官不貪的境地。因此任何高官只要站錯隊,就立刻有辮子可抓。這是新時期保證高幹「與×××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一致」的撒手鐧。而「核心」至今仍有第三代與第四代之爭。
因此,十七大前的鬥爭,旗號是「反腐敗」,目的是權力爭逐與佈局,而鬥爭的漩渦則是派系,簡而言之,是第三代核心剩餘勢力戀棧權力,並要安排自己派系入最高權力中心,而第四代核心就以反腐敗名義要強行接收所有權力。
在民主機制下,一切權力爭逐都是明爭;專權體制下,則都是暗鬥。權力鬥爭,中國政治文化傳統叫做「逐鹿中原」,要問最後「鹿死誰手」。但鹿則是死定了。所謂「鹿」,其實就是被統治的老百姓。鹿死定了,因為不管誰奪得最高權力,他都不會放權給老百姓。十七大前,一萬多名上訪民眾簽名向十七大呼籲民主,以消除製造寃情的基礎。但前天,簽名運動的發起人劉傑被捕了。連上書都有罪,怎可想像在可見將來,中國會有政治改革呢?更不用說在民主與人權方面向普世價值接軌了。六四以後,有蘇東波的教訓,接着還有顏色革命,使中國已掌權的人,更是絕不會向人民釋放權力,而只會在高層中搞派系爭鬥,逐鹿中原。無論是胡錦濤、溫家寶,還是有可能進入最高層的習近平、李克強,都不會給中國帶來民主的希望。
但人事與權力的變動仍值得注意。因為權力的變動會以政策來體現。比如說,如果不是胡錦濤從江澤民手中奪得最高權力,又怎會有董建華下台和曾蔭權繼任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