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內場外:足球先生 - 法比奧

場內場外:足球先生 - 法比奧

07世界足球先生(世先生)候選名單一出,旋即在華文傳媒引起爭議。甚麼遴選委員會不專業、計分方式不公平。在嘶叫聲中,卡卡等30名候選人,變身穿着三角褲的港男。
候選人由分別25人的國際足協(FIFA)技術發展委員會和足球委員會挑選,前者包括羅馬里奧、貝拉度、馬杜拉拿等名宿,以及加拿大、贊比亞等足球弱勢國家的足總高層,這避免了歐洲足球先生(歐先生)由歐洲傳媒控制的弊病。
足球委員會則以德國名宿碧根鮑華為主席,會員有名宿尤西比奧、洪明甫、韋亞、山齊士、米拿、約基等,涵蓋歐美亞非各地區。如果這樣的陣容還嫌權威性不足的話,那麼只能說是FIFA會長白禮達名聲太差了。

歐先生更具認受性

投票細節方面,世先生由國家隊教練和隊長投票選出,每人選出3人並排序,第1到第3名分獲得5分、3分和1分,得分最多者當選。結果,華文傳媒將之與《法國足球》舉辦的歐先生一比,馬上論定歐先生選舉更專業、更具認受性。
歐先生有兩點不同於世先生,首先它由歐洲50多個足球傳媒的採編人員選出,問題是難道只有《米蘭體育報》、《馬卡報》記者才算專業?阿根廷的《奧萊報》,巴西的《環球報》等南美足球傳媒就沒有判斷力?
投票機制方面,歐先生並不比世先生好多少。投票人選出5名球員並排先後(共50名),按序獲5至1分。諷刺的是,每年結果都被《米蘭體育報》事先張揚(預先與得獎者拍照),可見歐洲傳媒並非華文傳媒想像中的專業。

世先生國際賽掛鈎

這其中還引出另一個問題,到底是記者專業,還是名宿、國家隊教練、隊長專業?這恐怕是見仁見智。記者熟悉球員近況,卻缺乏專業足球知識;名宿未必熟悉球員近況和緋聞,卻不代表不懂分辨好壞。
當然,兩位先生都各有毛病,歐先生始創於56年,94年前只容許歐洲籍球員參選,之後才開放予效力歐洲球會的球員。91年誕生的世先生是FIFA與歐足協互鬥的產物,評選準則也走極端,主要看國際大賽表現。
全歐洲最喜挑事端的英國《太陽報》,在世先生名單出來後也沒有煽風點火,倒是華文傳媒率先發難,實在不解。其實,所有先生選舉都只是場「選美騷」,觀眾看過笑過就算了,又何必說人家「造馬」,這不存心掃興嗎?
法比奧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