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灣淡水湖大壩可用百年

船灣淡水湖大壩可用百年

【本報訊】船灣淡水湖為本港第二大水塘,是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塘」和釣友垂釣天堂,啓用至今40年歷史。根據水務署定期監測,水塘的水質保持良好及穩定。
水務署工程師李潔威表示,署方經常派員巡查船灣淡水湖,發現有問題都會即時作保養工作。現時水塘下的海床由於海浪侵蝕自然沉降,大壩外的防波堤也有少許下沉迹象,當局正就此在堤上加上新的防波石塊,維持防波堤的高度。他又說:「其實大壩喺設計上基本上有百幾年嘅壽命,如果保養做得好甚至可以更耐。」

水質適合生物繁殖

水務署高級水務化驗師陳健民表示,署方去年度在水塘抽取約2,100個水質及生物樣本,也透過刺網調查收集約1,800魚類樣本,顯示水質良好,水質適合生物繁殖生存。署方去年在水塘內投放20萬條魚苗,其中四分三為鯿魚。雖然水塘內育有大量魚類,當局提醒釣友,若想在水塘垂釣必須先向署方申請釣魚牌照。
50年代本港出現水荒,政府於是在60年代耗資5.5億元興建船灣淡水湖,並於1967年10月正式啓用供水。水塘面積為1,251公頃,容量達2.29億立方米,是全港第二大水塘。
為慶祝水塘啓用40周年,國際水協中國香港地區委員會今年特地選址船灣淡水湖舉辦「世界水監測日」活動,於周日邀請30多間中學到場測試水塘水質樣本。

60年代工人動工興建船灣淡水湖的情況。 水務署黑白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