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施政報告提及的十大建設,包括重新在新界西北及東北發展三個新市鎮,相信擁有數以百萬呎計土地儲備的新鴻基地產(016)及恒基地產(012)等大發展商最受惠。
涉洪水橋古洞北等
報告提及,為紓緩本港已發展地區的壓力,以及應付人口增長帶來的土地需求,故恢復進行元朗洪水橋、上水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和打鼓嶺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並擬訂實施策略。新發展區將提供土地作住屋、就業、高增值及無污染工業等不同用途。
上述新發展的研究,其實是99年推行的環保新市鎮建設研究的內容,但不巧碰上本港經濟及樓市不景氣,研究完成後並無大力推行,且將其納入政府2030長遠策略發展之內,現只是舊事重提。但對在該些地方擁有大量土地的發展商來說,卻如久旱逢甘露,日後甚至有機會爭取較高地積比率發展,隨時「點地成金」。
現時在洪水橋、古洞北及粉嶺北持有最多土地的,除新界五大家族外,便是大發展商新地及恒地。新地單在洪水橋便持有超過300萬方呎土地,粉嶺北最少有逾百萬方呎土地,又與持有上水約600萬方呎土地的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廖氏家族洽商合作,其土儲難以估量。至於恒地則在粉嶺龍躍頭持有約300萬方呎土地,古洞北擁有逾百萬方呎土地,洪水橋亦有小量土儲。
此外,其他發展商如長江實業(001)近年在古洞北河上鄉便收購約50萬方呎土地,而在洪水橋也有少量土儲;新世界發展(017)在洪水橋及粉嶺北有地;晶苑地產在古洞北有30萬方呎土地;至於霍英東家族及香港置地在古洞北持有土地。
根據政府當年規劃,三市鎮發展後,可容納人口由粉嶺北的約8萬人至洪水橋的約16萬人,而三市鎮涉及面積由200多公頃至約500公頃;坪輋和打鼓嶺擬作露天存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