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過去數年,亞太區不少國家財政表現均改善,銀行體系質素有提高,對外負債的應付能力加強,因此區內22個獲評級的主權國家或地區中,其中15個評級展望穩定;5個為正面;只有2個為負面。
中期而言,標普相信如果主權國家或地區能夠更注重結構性和財政改革,進一步深化本土資本或債券市場,增加基建投資以及改善公營部門的透明度,區內的主權評級可能獲正面調高;相反,如果改革步伐拖延或倒退,或者出現重大政策過失,評級則面臨下調壓力。
另一方面,標普預期美國10月份減息機會不大,但今年底或明年初會減息一次,美國樓市可望明年夏季走出谷底,經濟增長於08年底至09年時逐步回升。標普又認為,美國樓市與入口表現關係不大,因此對亞太區輸往美國的出口影響亦有限,而且區內基本因素正面,足以抵銷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樓市跌無礙亞太入口
然而,標普認為亞太區國家仍要面對不少外來挑戰,如環球流動資金和信貸收縮、油價上升、貿易戰升溫等,加上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於08年顯著放緩,亞太區出口增長難免受影響,一旦上述風險變得嚴重、甚至持續一段長時間,甚至會對亞太區主權評級造成影響,影響有多大視乎區內政府能否在政策上作適當回應、以及避免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