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鐵兩上蓋物業先開刀 各區逐步修訂<br>縮地積比率減屏風樓

西鐵兩上蓋物業先開刀 各區逐步修訂
縮地積比率減屏風樓

【本報訊】「優質城市、優質生活」是特首曾蔭權施政報告提倡的其中一項重點,全球暖化令港人意識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高密度樓宇造成的屏風效應加劇城市升溫,施政報告承諾逐步檢討各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減低發展密度,率先考慮是減低已批核的西鐵南昌站及元朗站上蓋物業的發展地積比率。記者:蔡建豪

西鐵沿線車站上蓋物業近年一直為環保團體詬病,指高密度樓宇造成屏風效應,影響城市通風及加劇氣溫上升,政府將會檢討已批核的西鐵南昌及元朗兩個車站上蓋物業發展計劃,降低地積比以達到減低發展密度的目標,降低地積比的幅度仍有待落實。至於全港各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會逐步按理據作出修訂。

強制建築物符能源效益

紓緩全球暖化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府有意立法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規定新落成商廈及住宅公共地方的照明系統、空調及升降機等實行節約能源措施,估計在10年間可節省28億度用電。節能措施將令建築成本增加3至5%,但每年在電力開支的減幅高達10至15%,減省的電費在六年間已可收回設置節能措施的成本。
即將興建的添馬艦政府總部大樓,會進行二氧化碳排放審計及減排運動的試點,示範及驗證節能措施對減排的成效。
政府期望商界響應減排運動,挑選合適商廈參與減排計劃,新鴻基地產、新世界及信和地產等企業初步已表態支持。新鴻基地產發言人表示,已成立一個跨部門的環保專責委員會,短期內於旗下24間商廈及商場實施節能措施,覆蓋照明系統及空調等項目,並聘用獨立顧問每年就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數據審核。
空氣污染未見改善,電力公司是本地最大的污染源,政府期望年底前與兩間電力公司落實全新的規管協議,其中電力公司將來的回報率將與是否超越排放上限掛鈎。新的規管安排也會降低兩電的准許利潤,電費必然會調低,讓市民受惠。
汽車廢氣是第二大的空氣污染源,施政報告也列出清潔能源的建議,包括立法規定工商界必須以超低硫柴油取代工業柴油、以燃油稅優惠鼓勵柴油車司機使用含硫量更低的歐盟V期標準柴油,以及研究所有港內輪船使用高質燃油,取締工業柴油法例將於明年首季提交立法會審議。

協助內地港商減排污染

在空氣污染問題上,粵港兩地息息相關,施政報告更破天荒建議撥款9,300萬元,協助於內地經營的港商採用清潔生產技術,覆蓋的行業包括印刷、紡織漂染及重金屬製品等高排放行業。
環保觸覺歡迎政府踏出解決屏風樓宇問題的第一步,期望檢討時可大幅減低發展地積比率。綠色和平則批評政府的環保政策缺乏視野,質疑撥款資助內地港商的實際成效。

施政報告環保措施重點

‧立法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
‧添馬艦政府總部大樓將進行二氧化碳排放審計
‧年底前與兩間電力公司落實新的規管協議,回報率與排放上限掛鈎
‧立法規定工商界以超低硫柴油取代工業柴油
‧以燃油稅優惠鼓勵柴油車司機使用歐盟V期車用柴油
‧研究所有港內輪船使用高質燃油
‧撥款9,300萬元協助內地港商,開發清潔生產技術及工序
‧降低發展密度,避免高樓造成屏風效應
‧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10億元
‧立法規定停車熄匙
‧選址興建焚化爐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話你知:六個指標評定屏風樓

恍如一幅高牆的高樓大廈,被指有礙城市通風及加劇都市溫度,但「屏風效應」目前沒有科學化的定義。
環保組織環保觸覺曾提出一套評估屏風樓宇的客觀指標,在進行評估時,首先考慮樓宇是否建於海旁、市中心及通心廊等具影響性的位置,以及樓宇附近遍佈相對較矮的建築物;樓宇的高度及密度也屬評估指標,如考慮屋苑樓宇與樓宇間的距離是否少於15米,以及屋苑連同平台的高度是否超越35層;屋苑樓宇佈局是否接近「一字型」排開,較廣闊的一面迎向由海洋吹向內陸的盛行風。在6個指標中,符合3個或以上指標的屋苑,就被定性為屏風樓宇。

西九一帶的高密度樓宇造成屏風效應,招來環保團體詬病。

西鐵南昌站上蓋物業率先考慮減低地積比率,減低發展密度。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