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幢歷史建築供團體經營<br>虛招保育 純為拆彈

七幢歷史建築供團體經營
虛招保育 純為拆彈

【本報訊】施政報告拋出多項保護文物新政策,包括在公共工程加入文物影響評估及增設文物保育專員,並揚言會有連串措施吸引私人業主保存古蹟,例如免費為對方裝修保養。不過,保育團體批評新政策大多是治標不治本,純粹為了「拆彈」而推出,又指政府新推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是將一些沒有商業價值的歷史建築推給民間團體。記者:黃偉駿

為回應民間日趨不滿的訴求,施政報告罕有地花了不少篇幅介紹多項文物保育新政策,包括規定所有政府工程日後除了要接受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外,還要新增一項文物影響評估(文評),由以往只對涉及法定古蹟的工程才進行環評,擴大至所有政府工程均需進行文評。
發展局同時新增一個屬首長第二級(D2)的文物保育專員職位及辦事處,專責文物政策研究工作,跟民政事務局轄下、負責執行政策的古物古蹟辦事處互相協調。

預留10億元資助維修

過去政府保育工作最為人詬病之處,是將不少歷史建築物丟空多年。特首曾蔭權提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率先將七幢空置多時的歷史建築,公開給非牟利團體申請經營。政府已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預留了10億元,作為資助非牟利團體將來裝修及每年維修歷史建築物之用,「呢類古老建築唔係普通裝修工人識得整,要專家先做得到,價錢隨時好貴。」
政府消息人士稱,本月底起約見有興趣的團體,審批申請時會考慮經營的活動與建築物本身的歷史能否配合,以及建築物的負荷能力,「因為呢啲建築物都好舊,唔知可唔可以企太多人。」當局也會考慮長遠能否自負盈虧,以及對區內就業或經濟有沒有好處,事前並會諮詢區議會;當批准申請後,政府只會收取象徵式的租金。消息人士表示,若效果理想,政府稍後會將更多歷史建築物納入計劃。

「地換地」措施尚在研究

不過,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認為,率先推出的歷史建築物,不是欠缺吸引力,就是難以舉辦活動,「舊大澳警署咁遠,普通市民點樣去?北九龍裁判法院又太大,唔係太多團體啃得落。」
政府消息人士也承認,若一些歷史建築本身已進行具商業價值的活動,便不會納入該計劃,「例如舊山頂餐廳(二級歷史建築)𠵱家幾受歡迎,我哋唔會要佢租畀非牟利團體。」事實上,施政報告不少保育政策也被指是「虛招」,例如被剔出勾地表的前中央書院遺址,若然政府一年內也沒有收到認為「合適」的活化方案,便會將地皮放回勾地表。
政府在景賢里清拆事件中被指保育不力,施政報告特別交代會推出一些經濟誘因,鼓勵私人業主保護文物,包括把免費維修私人古蹟物業的受惠對象,由以往只限法定古蹟,擴大至所有歷史建築的業主,最快年底推出。政府消息人士指地積比率轉移及以地換地等方法涉及大量公帑,仍在研究當中。

待「活化」的三個古蹟

《中區警署》
已列法定古蹟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將會交馬會以18億元重新包裝,開放給公眾。馬泉崇攝

《灣仔舊區》
政府計劃透過美化灣仔露天市集等區內特色景點,增加灣仔舊區對旅客的吸引力。黎樹雄攝

《中央書院遺址》
若中央書院遺址(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一年內沒有合適的活化用途,政府會重新放回勾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