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爆發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的廣華醫院兒科病房,最近再確診一宗感染個案,患者為一名5日大的男嬰,治療後已痊癒出院,令個案總數升至7宗,另有3宗新增帶菌但並無病徵的個案;院方決定將確診個案及帶菌個案轉送瑪嘉烈醫院的醫管局傳染病中心接受隔離治療。
本報昨日收到一封署名廣華醫院「一群很失望的醫護人員」的來信,揭發該院不同兒科部門最高峯時期共有20宗MRSA個案,醫院管理層要求員工統一口徑,不可以向家屬解釋病房內的感染情況,「我們真的對一群新生嬰兒非常抱歉……讓沒病沒痛的baby留醫在MRSA的病房,我們真的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員工:工作量增三倍
信中又指,醫護人員曾向管理層建議停止探訪服務、停止醫科生實習及關閉病房,但遭拒絕,又指工作量大增三倍。
廣華醫院昨日證實,8月中至9月中,先後有7名嬰孩受感染,最近感染的患者是一名5日大男嬰。院方昨早召開特別會議,決定將確診個案及帶菌個案轉送瑪嘉烈醫院隔離治療,院方會通知家屬有關安排,兒科病房並即時停收新症,病房亦實施有限度探訪。
院方回應指,由主診醫生向家屬解釋是為了令家屬安心;該院因應近日新生嬰兒入院個案增加,將內部調配人手以應付增加的工作量,並順延兒科的非緊急檢查及非急症手術。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指,應了解最新個案是否第二浪感染,細菌最有可能由醫護人員傳開,主要引致皮外感染,令皮膚長出小瘡、出眼垢,嚴重可入血入骨,甚至致命。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柏良指,院方應把「確定無菌」、「確診帶菌」及「高危」的病人分開處理,盡快找出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