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有兩大功能,一是方便交易,讓貨品、服務和資產得以隨時進行買賣。二是儲藏價值。個人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局早已放棄鈔票作為儲值媒介的功能,若非如此,聯儲局為何長期推行這種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
儲藏價值功能已失
在不負責任的政策下,美元的購買力每下愈況,兌其他主要貨幣不斷貶值。很不幸,香港的財金當局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貨幣跟港元掛鈎,結果找上了基本因素不健全兼且天天貶值的美元。這也沒奈何,說到底,你可以對政府官員有甚麼期望?
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其中一個結果,是本港股市以港元計雖然屢創新高,但若以黃金價格來計算,港股距離其歷史高位依然遙遠。在2000年時,恒生指數兌黃金比率是歷來最高的,1份恒指可買8.5盎斯黃金;時至今日,恒指一度逼近30,000點大關,但1份恒指卻只能買4.7盎斯黃金。
大約在同一段時間,在「次按帝國」美國,道指和納指兌黃金比率下跌超過一半,相比之下,港股的情況已是強得多。但我想指出的是,投資者越來越明白到鈔票已失去儲藏價值的功能,故此漸漸離棄金融資產(尤其是現金和債券),轉為擁抱實物資產,例如黃金。
雖然中央銀行濫印鈔票,但若你以為所有資產(抱括商品、股票、物業和藝術品等)都會因而價格大漲,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濫印鈔票多年,信貸不斷擴張,但納指至今仍較2000年高峯時下跌近50%;至於住宅房屋,與2006年高峯期比較,現已跌去20%。
回到香港,相信大家都知道,樓價雖然回升,但普遍仍低於1997年,即是重傷之後足足10年仍未痊癒。
中國股市將會暴瀉
因此,即使身處貨幣不斷貶值的大環境,我們也不可以胡亂買入資產,對於那些升得過火的資產市場,例如全球多個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奉勸各位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中國、印度和香港的股市,相信短期之內還有機會上升,對於這點我沒有懷疑,但能夠再升多久則難說得很。鑑於環球資產泡沫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我深信在1年之內,中、印、港股市會低於現水平。愚見以為,中國股市最終會暴瀉,就如恒生指數在1973-1974年時那樣,暴跌90%!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