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為解決公立醫院白內障手術大排長龍問題,醫院管理局每年斥資4,000萬元向私家眼科醫生購買服務,為約1.2萬名輪候逾兩年的病人轉往私家接受手術。醫管局期望私家醫生能以低於市價收費,每宗手術約資助醫生四、五千元,病人或須付數千元手術費,參與的醫生則要公開其最高收費供病人參考。
每宗資助約五千元
政府陸續以購買私家服務形式,紓緩公立醫院專科服務需求,包括白內障手術。現時約48,000人輪候醫管局服務,平均等候3年,曾有病人要等6年才接受手術。消息人士透露,當局計劃盡快與私家醫生合作,每年撥出4,000萬向私家醫生購買服務。為約1.2萬輪候超過兩年患者及早進行手術。
計劃主要是資助私人眼科醫生每宗手術四、五千元,餘額由病人支付,但醫管局只要求參與計劃的醫生以低於市價的收費提供服務,「𠵱家出面平均每隻眼收一萬二到萬六,希望定價會低過市價」,醫管局會向合資格病人發出邀請信,附有參與醫生的最高收費供病人參考,但病人約要付數千元。
醫管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處理此計劃,委員之一私家眼科醫生周伯展表示,估計大部份私家眼科醫生也會參與,現時白內障手術中位價為1.5萬,暫時未知病人大約要支付多少費用。
醫管局為解決綜援人士無法支付白內障手術費用問題,該局會向願意加班的公院眼科醫生提供加班津貼,下班後為綜援人士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