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唸小學的時候,爸爸經常帶我到戲院看國語電影,國語片看多了,很感疑惑,為甚麼銀幕上許多姐姐阿姨樣子都差不多?大大的眼、高高的鼻、小小的嘴,個個都漂亮,只是樣子實在相像,誤以為是同一位姐姐阿姨有幾個名字,怎知原來是不同的幾個人。「為甚麼她們樣子那麼像?」有時我會跟媽媽說國語。
「應該都整過容吧,大概是同一個整容醫生整出來的,」媽媽以山東話答道,「你看,一號眼,二號鼻,三號嘴,一個模子蓋出來,多不好看,多沒個性。」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原來個性比漂亮重要。媽媽最喜歡林青霞、甄珍濃密、有個性的眉毛,「粗眉最顯性格,也最有威勢。」就算是女孩子,媽媽也喜歡用威勢形容,甚至將布里茲列夫、羅弼時、周恩來、林青霞及甄珍的眉毛相提並論。
事隔廿多年,整容潮捲土重來,暫時以韓國演藝界最普遍,造工也精緻,一號眼、二號鼻、三號嘴紛紛出現,猶幸韓國女藝人們的人造色相只是引子,大部份聲、藝俱全,單靠色相的話,一時三刻便看厭。聽說最近香港很多女孩子也想整容,若然整了可令信心大增,的確無可不可,重要的是找到可靠醫生,但另有一點也須考慮,當年許多整過容的台灣姐姐阿姨,今天偶爾在電視或雜誌上再見着她們,噫,打一個大突,簡直就是蠟像院驚魂,更精細的整容似乎也經不起時間考驗,縱是每年加料補給改進也只是向蠟像邁進一步,不想老來照鏡子時嚇自己一跳,整容前請先諗諗,否則可能一開始不可終止,整完要再執,執完又再整,全天然變成全添加,戚眉戚眼過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