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會計劃獲蘋果基金撥款支持<br>與痛共舞痛症患者展新生

再生會計劃獲蘋果基金撥款支持
與痛共舞痛症患者展新生

再生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5萬元,舉辦為期半年的「與痛共舞--支援長期痛症計劃」,為經歷過「痛不欲生」的參加者提供多元化的紓緩痛症及分享活動,齊齊將痛症化敵為友,跨過疾病帶來的痛苦崎嶇路途。

再生會中心主任李鳳英表示,持續痛楚超過三個月即被界定為長期痛症,據02年一項本地調查報告指出,約有一成香港人口在接受調查前的12個月內曾患有超過三個月的痛症,最常見的嚴重痛症包括頭痛、關節痛、腰背痛、肌肉痛及神經痛。部份痛症人士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失眠,嚴重者更有自殺傾向。部份痛症無法根治,故希望透過「與痛共舞--支援長期痛症計劃」,讓參加者學習與痛相處,適應痛症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得到心理上的紓緩。「好多人接受唔到長期痛症,一心諗住踢走佢,踢唔走就會被個痛症困擾住,做唔到其他嘢。」
她表示,該活動進行了兩個月,舉辦了「健康管理小組」和「身心調適瑜伽班」,部份參加者特別是婦女反映,失眠及煩躁情緒獲得改善。餘下的活動還包括「穴位按摩工作坊」及「無痛日」,估計整個計劃有220人次參與。
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已20多年的卿姐(60歲),當年患病時只30多歲,令她無法接受,更因此有抑鬱傾向,「根本冇人明白點痛法,真係可以用痛不欲生嚟形容。當時咁年輕,又貪靚,腳都痛到着唔到高跟鞋,你話仲有乜心機出街?」從痛苦中跳出來的她,自擔任再生會義工後,悟出從助人中逐漸接受自己的痛症。

學懂瑜伽呼吸減壓

卿姐笑言:「瑜伽好高深,學咗五堂好皮毛,不過就學識點呼吸同減壓,好有幫助。雖然參加嘅病友所患痛症唔同,但係互相分享經歷,令我覺得自己唔係最慘一個。」
另一名參加者林勤漢(69歲),40年前開始帶隊行山,疑雙腳過勞致膝蓋提早退化。「40幾歲雙膝已經開始痛,初時當跌打咁醫,醫極都唔好,先識睇骨科,原來軟骨出事。咁多年來,每次痛親就好似畀針拮咁,坐唔安,瞓唔落,好痛苦!」林伯6年前雙腳做了人造換骹手術,雙膝勞損始減輕。今次參加瑜伽班,林伯獲得意外收穫,「瑜伽難度雖然高,但係伸展吓筋骨都好嘅,仲可以同其他病友分享經歷,人都開心啲!」
再生會為慈善復康服務機構,致力協助癌症及長期病患者積極抗病,逆境自強,以重獲身、心、靈健康;並推廣助人自助,以樂觀積極態度,活出豐盛人生。
再生會查詢電話:23826963

提醒你:蘋果基金接受申請

為實踐「生命因你變得好」的信念,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定期舉行會議,審批由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遞交的計劃書,資助創新及有意義的服務,以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質素。本年度最後一季的截止申請日期為11月15日,社會服務團體可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及下載申請表。
蘋果基金電話:29908688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
地址︰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卿姐與林伯講述參加痛症紓緩計劃後,可與一班病友互相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