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爭取2012年雙普選的「撐遮大行動」。代表泛民參加立會補選的陳方安生會出席。前天,她點名要求競選對手葉劉淑儀與她一同參加,她說:「當然希望(葉太出席)啦,因為她說支持普選,這次活動正是很好的機會,讓她表達立場……,我希望在維園見到葉太。」
如果陳太只是基於競選的目的,她不會邀請葉太也參加這次的撐遮行動。因為如葉太到場,所引起的轟動必在陳太之上。因葉太代表左派參選,而左派過去對2012年普選的態度不僅曖昧而且多次揚言「無可能」,故葉太以行動來撐普選,不僅會被傳媒廣泛報道,而且肯定會爭取到左派鐵票之外的選民,大有利於她的選情。
因此,陳太邀葉太參加明天的行動,若葉太真來了,對陳太選情是不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陳太對於實現2012年普選,絕對看得比她自己是否在這次補選中勝出,更為重要。
然而,葉太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去爭取市民支持。她的回應是,她不會參加明天的活動。她的理由是,支持民主及雙普選並非個別人士或團體獨家擁有,各人可以用不同方式爭取。她的方式是稍後向政府提出具體的雙普選建議。
葉太放棄了明天到維園現身爭取選票的機會。甚麼原因?只有一種解釋:她把不支持雙普選看得比她在補選中獲勝更重要。她寧可失去獲勝的機會,也不願壯大市民爭取普選的聲勢。因為左派的真正用心,正是反對2012年普選。葉太早前說的支持普選,只是賣口乖吧了。
向政府提出建議,與群眾性的爭取普選的行動是兩回事。葉太向政府提甚麼建議,市民不知道,即使她稍後公開她的建議,也不能說明她有爭普選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她相信民主是自上而下恩賜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爭取的。她無法明白,民主是人們基本的政治權利,只有在人民自覺這是自己應有權利並努力爭取的前提下,施行民主普選才有意義。中共在建政前,向國民黨爭取民主,也曾表達過這樣的觀念。葉太說她在史丹福進修時,學到了民主的理念。莫非她的指導教授教她的,是「恩賜的民主」?實在匪夷所思。
恩賜的民主,與自覺的民主,是相反的概念。威權政治下的人,若不思反抗,若奴性已深,那麼即使恩賜給他們普選的權利,他們也不懂得怎麼用。據聞內地有的農村,要農民投票選村長,農民居然說:支部書記得告訴我們投給誰呀?不告訴我們,要我們怎麼投?
在「一國兩制」之下,考慮到基本法與「一國」的國情,與中央溝通並協調普選的時間、方式,是必要的,但首要的條件是市民有自覺民主的強烈要求。過去二十年,香港多數人一直希望盡早實現普選,但在北京力壓之下,香港仍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應先得到北京的恩准才可以推動普選。換句話說,恩賜民主的思想還在不少人的腦子裏根深蒂固地存在。尤其是左派陣營中人。但恩賜的民主是沒有希望的,即使得到了也不是好東西,因為今天恩賜了明天還是可以收回。只有自覺的民主才符合香港這一制、也符合中國這一國的利益,因為自覺民主所帶來的市民參與感,足以使在這基礎上建立的政府具有認受性,能施行良好管治。
政制綠皮書的諮詢期,將在下周三特首發表施政報告的同一天結束。明天是市民最後的機會,表達我們對2012年普選的強烈要求。因此,如果你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如果你覺得自己是香港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如果你關心香港的發展與建立良好管治,那麼明天,請你走進維園,撐起支持2012年普選的雨傘。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