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百萬退休 八成買債券兩成炒股

持百萬退休 八成買債券兩成炒股

個案:劉太
年齡:65歲
婚姻狀況:已婚
職業:已退休
家庭狀況:丈夫亦已退休,兒女自立,生活並無太大負擔。
資產:一層已供滿市值約200萬元自住物業,現金約100萬元,存於銀行定期戶口,兩名女兒每月會給8000元生活費。
目標:確保每月有固定生活費,不需為日後生活煩惱
症狀:投資策略太過保守,錯過投資機會
資產:一層已供滿市值約200萬元自住物業,現金約100萬元,存於銀行定期戶口,兩名女兒每月會給8000元生活費。
目標:確保每月有固定生活費,不需為日後生活煩惱
症狀:投資策略太過保守,錯過投資機會

現年65歲的讀者劉太,早幾年已退休,現時主要收入,是兩名女兒每月給8000元生活費。
兩女兒已自立,加上自住物業已供滿,所以生活負擔不重。現時手頭約有100萬元現金,在銀行做定存收息,由於定存息率不高,希望能有其他投資方法,最好能提供固定收入,滾存資產回報,應付日後生活所需。

輸過股票變保守

萬利理財亞太區副總裁陸東全指出,劉太的投資態度非常保守,退休後抗拒將資產投資股票,原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97年,香港股市像今日般炒得熱烘烘,劉太亦有參與其中,買了不少紅籌股,但隨着股災及金融風暴出現,令她損失不菲,所以「好驚投資股票,萬一有乜閃失,影響退休生活。」

參考美長債息率

釐定投資回報
退休人士每年投資目標回報,可參考非常穩陣的美國長期債券息率,現時約4.5厘,投資者應以此為基本投資目標。若能接受較高風險,追求6至7%的回報亦屬合理。

退休者投資須知

忌任何月供計劃
退休人士已沒有工作收入,應盡量減低各方面支出,任何月供投資及保險毫無需要,只會增加退休生活負擔。
忌買樓
物業套現能力遠低於基金及股票,退休士人應首要考慮安全和變現能力強的投資。

追求回報勿失機會

評語:
很多退休人士投資策略保守,抗拒風險相對較高的股票,但隨着退休人士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過份保守的投資觀念已不再合適。因為太保守的投資方法,未必有足夠資金應付二、三十年退休生活,所以退休人士,應將部份不等着用的資金,投資股票基金,追求較高增長回報,避免錯失投資良機。
投資債券基金亦是理想選擇,其每月派息,為退休人士提供穩定收入,不必為生活支出過份憂慮,而且回報及套現能力,亦較買美國國庫債券或五隧一橋等債券為高。

建議
將現有100萬元現金,分散投資3隻基金,以穩陣為主,同時追求高增長。3隻建議基金,都被研究機構晨星亞洲評為5星級,即同一類別基金,長線表現最理想者。整體基金投資組合包括低、中、高風險,以5年回報作預測,每年平均目標回報7至20%。

基金投資
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基金

目標:每年平均目標回報7至9%
策略:60%現金即60萬元,放在穩陣的債券基金,每月收息,每年平均息率4.5厘。該基金主要投資全球固定及浮息債券、政府債券及與政府相關或由企業發行的債券,以收息作為主要回報。年初至今,錄得約10%升幅,過去3年,年度化亦有約11%增長。現時美國正步入減息周期,將有利債券基金單位價格上升。

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

目標:每年平均目標回報8至10%
策略:將兩成資金投資高息債券,爭取較高利息收入,每年平均息率可達7.2厘。該基金投資風險較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基金高,為了賺取高息,該基金會投資BBB信貸評級以下債券,即垃圾債券。但投資者毋須過份擔心,因基金組合內都是國家發行的債券,如巴西及土耳其,而且持有超過60隻債券,有效分散風險(表4)。過去5年,基金持有的債券未嘗出事,5年以來,年度化收益有15%,但今年表現稍遜,只增長6%。

天達環球策略基金-亞洲股票

目標:每年平均目標回報15至20%
策略:將餘下兩成資金投資亞洲股票基金,追求高增長回報。睇好亞洲股市,天達亞洲股票基金除投資當炒的中國市場,亦包括南韓、台灣、新加坡及泰國等擁有高增長潛力的國家和地區。年初至今,該基金表現理想,錄得50%升幅。

醫療開支靠沽基金

保險
劉太沒有買任何醫療保險,只買了一份已供滿,保單價值約5萬美元(約39萬港元)的人壽保險。由於她已退休,並沒有工作收入,以65歲年紀購買醫療保險非常昂貴,所以不建議購買。將來醫療開支,可透過賣出部份債券基金支付,並將已增長的股票基金,轉投至減少了的債券基金,維持6:2:2的基金投資組合比例。

只需預留3個月現金

應急
退休入士最大支出是醫療費用,平常生活使費不多,只需預留3個月現金便足夠。現時基金贖回非常方便,只需幾日就可套現,應付突然的現金需要,所以毋須預留太多資金,否則浪費投資機會。

天達19%資產投入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