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ourpleasuretodobusinesswithyou!」(很高興跟你做生意!)」人人忙着在「十一」黃金周假期吃喝玩樂之際,浙江義烏一班商人卻在瘋狂學英語,每日三四百名商人擠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內的大廳,跟着老師一字一句大聲念英語。據統計,過去半年已有5萬人次參加商貿城舉辦的英語培訓班。
「每天早上,我們會到大廳服務台免費領一張商務英語對話60句學習卡,然後跟着老師念英語。」在商貿城賣喜慶紅燈籠的商販小余說。
雞同鴨講 險失去外商定單
義烏雖是浙江一個小城市,卻是全球著名小商品製造基地,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逾萬名外商前來採購,每年的生意額逾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但不諳英語,卻令當地商人吃盡苦頭。
浙江《錢江晚報》報道,在商貿城經營廚房衞生用品的胡女士說,不久前,有個中東客跑來跟她說貨櫃裝不下,要少訂幾件貨,但因為她懂的英語有限,只勉強說了「must」(必須)和「sure」(確定)等簡單單字,客人以為她說不按照原來貨量落單,便不做生意,一個勁地說「no」、「no」、「no」,「我聽不懂他『no』甚麼,更緊張了,指手畫腳了半天,對方後來竟說要取消定單」。她連忙把對面攤位懂英語的營業員請過來,才解了圍。
黑心繙譯 抬高報價當回佣
「很多外商會帶繙譯來,一些黑心繙譯會要我們報價時抬高三個甚至十個百分點,作為他們的回佣,結果我們一報價,客戶就嚇跑了」。銷售不銹鋼製品的營業員小葉說,這就是他們努力學英語的原因。
經營五金產品的胡老闆,因為要到蕭山機場接幾個外國客,特地向英語老師學了「WelcometoChina(歡迎來到中國)」等幾句開場白,因拉近了與客人的距離,翌日竟接獲一筆大定單。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