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色‧戒》、姜文《太陽照常升起》同期上映,但遭遇不同,前者大熱,掛在很多人嘴角,後者倉皇辭廟,現在只剩下一間影院放映。這兩部影片適成對照,不少專欄作者已經就此着墨,我換個角度,也來評比一下。
我們讀歷史的,最關心事實問題。表面看來,這不深奧,不外乎弄清楚有沒有發生過,以及如何發生。但情況並不如此,已成過去的,留下的線索畢竟有限,當中還有當事人有意無意埋藏的陷阱。所以,歷史學者雖以尋覓真相為職志,但心裏明白,有一些事情,是無從明白,難以弄清的。
從這個角度看《色‧戒》和《太陽照常升起》,我覺得前者不如後者,因為《色》將沒有可能弄明白的事說得太清楚,《太》則運用這種朦朧,建構了一部回憶和想像交織的電影。
《色‧戒》故事的原型,來自一宗曾經發生過的行刺,從這一點來說,電影說的是真實。但故事中的漢奸、深入虎穴的女間諜,都是日常生活中極其罕見的人物,他們內心世界的複雜,思想行止的詭異,遠非常人所能理解。張愛玲由於自身處境,對事件的細節、有關人物的情狀,知道得比我們多,但她的小說還只是抽取了一個小切面,集中在女方的心理。到了李安的電影,大大豐富起來,特別探明了男方的感情變化。於是,一宗常人難以理解、真相無從明瞭的事件,變得明白易懂。這樣子用尋常「事實」去填補本來充滿懸疑、可以讓想像馳騁的空白,我覺得是敗筆。
姜文希望鑽進去的年代,和我們接近得多,但世事滄桑,已經可望不可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思想感情和如今很不一樣。於是,通過傳說,通過上一輩偶爾留下的線索,通過殘缺的記錄,我們試圖重塑昔日的風貌,中間必不可免地滲入我們的想像和臆測。於是,影片上標示具體年份,但情節疑幻疑真,好像都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但回顧一下這幾十年的歷史,我們不是也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怎麼也發生了的迷惘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