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式微 網上創新天

雜誌式微 網上創新天

銀行家現時有充份藉口,去細看性感名模、跑車或影星照片,因英國一家經營消費者雜誌、電台和展銷會的媒體公司Emap,正在賣盤,本月初截標。Emap經營50份雜誌,這些雜誌,截至3月底止年度,約有4.08億英鎊(約60.29億港元)營業額,故該公司有望吸引海外出版商和私募基金爭奪,而競購結果,可反映消費者雜誌業前景。
歐美雜誌出版商擔心,隨着人們花更多時間上網,雜誌銷量趨跌,並拖累其母公司業績。美國時代華納據報將出售旗下的全球最大雜誌社Time,但後者為此闢謠;惟業界揣測,時代華納快將出售旗下英國雜誌附屬公司IPCMedia。德國出版商估計,當德國媒體公司Bertelsmann新任行政總裁明年1月上任後,該公司會將雜誌部門Gruner+Jahr賣走。

報攤銷情弱 經營受衝擊

出版商丹尼斯說,雜誌業逐漸式微,但這亦帶來商機。他最近將旗下出版男性雜誌《Maxim》的部門,售予私募基金Quadrangle,據報進賬2.4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消費者雜誌的經營模式,正面對多方壓力,舉例說,雜誌的推出成本和挽留訂戶成本趨升:在美國,超市壟斷市場,加上貨架不足,令報攤的雜誌銷情疲弱;互聯網受歡迎,男性雜誌首當其衝,例如Emap的旗艦男士雜誌《FHM》,截至6月底止的全年銷量劇減四分之一,其性感內衣照難與色情網站競爭。
不過,雜誌老闆不應沮喪,雜誌廣告遠勝報章,因報章廣告遭網站搶去。在多個範疇例如時裝業,讀者頗重視雜誌廣告,甚至認為廣告是產品的一部份。
值得讚賞的是,大型雜誌社進軍網上業務時,並非只是「搬字過紙」。不少報章專注於把新聞上載到網站,但雜誌卻提供實用而有趣的網上服務,例如法國巨企Lagardere的《汽車與司機》網站,便推出模擬駕駛測試;家居生活雜誌《BetterHomesandGardens》的網站則提供三維(3D)工具,協助客戶設計家居。

網站助吸客 卻多無錢賺

雜誌社CondeNast相信,除了將部份雜誌內容上網,亦應在網站增添新內容,建立主題網站,拓展市場;若將雜誌品牌搬上網,反而會局限網上業務發展。然而,Time堅持將本身的雜誌品牌,加入相關網站People.com和SI.com。其對手批評,該公司為免玷污《People》品牌,故不能在網站推出受歡迎的名人八卦新聞。Time則稱,由於品牌質優,People.com可收取較高的廣告費,並成為集團最賺錢的雜誌網站之一。
不過,網站只為雜誌社提供微薄收入,出版商發現,網站雖可吸引和留住新訂戶,但多數無錢賺。業內人士稱,Emap若在明天關閉所有雜誌網站,便可賺更多錢。
OC&C策略顧問公司的馮布赫瓦爾特說,即使雜誌擁有具吸引力的網站,但因不少大型的獨立網上社區早已存在,令雜誌品牌難以在網上稱霸。在信貸危機發生前,外界預期Emap部份或全部股權會被私募基金收購,如今,出版社收購該公司的勝算較高。消費者雜誌現時可能無法賣得好價錢,不過,這情況或可激勵媒體公司致力改造旗下雜誌,以迎接數碼時代。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