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於9月7日宣佈增持港交所(388)股權至5.88%,引起市場爭議。標準普爾董事總經理白培睿認為,有關舉動既有正面亦有負面影響,正面的是港府成為港交所的次要控制人,將有助中港兩地交易所磋商合作,但負面的是會令市場憂慮港交所獨立性及透明度受影響。
白培睿表示,港府作為投資者並成為港交所的次要控制人,有助中港兩地證券市場的金融基建融合,產生規模效益及減少競爭性,但市場亦會憂慮港交所的獨立性受到政府干預,因為一個交易所之所以能夠成功,透明度及獨立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不過,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認為,由於兩地監管及交易制度不同,相信中短期也不能實現融合。
至於有報道指證監會要求證券行提交政府入市當日的交易紀錄,調查是否有人偷步入市,他只表示對異常交易展開調查,是證監會的責任,但具體個案則不作評論。
對於由股東選舉產生的港交所董事DavidWebb,質疑政府入市後,由政府提名委任的港交所董事已不算獨立,政府委任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鄭慕智指出,作為港交所董事,其責任是基於股東及公司最佳利益作決定,而港交所作為本港獨家經營證券及期貨市場的公司,港交所董事更須同時承擔公眾責任,保障公眾及香港整體利益。
證監研修權益披露法例
另外,「美國股神」畢菲特旗下的巴郡多次減持中石油(857)股權,均透過平郵通知港交所,有刻意利用灰色地帶延遲市場得悉其舉動之嫌,韋奕禮亦認同,《證券及期貨條例》有關權益披露的法例明顯存在灰色地帶,證監會將作出檢討,研究如何及需要多長時間完成修改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