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設計大縮水 高官容易避開請願者<br>新政府總部難示威

公共空間設計大縮水 高官容易避開請願者
新政府總部難示威

【本報訊】城市規劃委員會今日審議添馬艦新政府總部規劃方案,逾八成公眾意見書對政府選定的「門常開」設計提出質疑,指號稱2萬平方米的公共空間「水份」甚多,近30%面積受建築物上蓋遮擋或設於汽車上落區域。有城規會委員私下透露,將來的示威區或只得500平方米,且與政府總部有一段距離,高官也可從地底停車場直入辦公室,避開示威,暗笑設計其實是「後門常開」。 記者:雷子樂

由「金門——協興聯營」設計的「門常開」方案,受到公眾質疑。城規會收到六份公眾提交的意見,五份提出反對。其中一個落選投標者「中國建築-禮頓-有利聯營」指門常開的2萬平方米公共空間裏,約有3,030平方米被新政府總部大樓上蓋遮擋、1,844平方米其實是立法會的上落車位、在未來行政會議大樓附近的848平方米休憩用地,其實用途還未確定。故此,有關設計所指的公共空間面積有誤導成份。

城規會委員將跟進

另一份由5A公司提交的意見書指出,公眾地方的定義應包括「市民容易抵達」,但位於政府總部上蓋下的3,030平方米地方,會被視為保安區域,未必能全天候開放給市民使用。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出,逾3,000平方米公共空間設於約27層高的政府總部上蓋之下,陽光或未能直接射進這片土地。城規會委員杜本文認為,門常開設計的公共空間面積有縮水之嫌,他會在今日的會議上提出查詢。
根據門常開的設計圖則,新政府總部外會有蓮花池、觀魚臺、新立法會大樓外會有一個基本法石碑。新政府總部低座旁設有一個佔地500平方米的公眾廣場。有城規會委員透露,這片小地方極有可能是未來的示威區,但觀乎有關擺位,與政府總部有一段距離。而且,新政府總部車輛入口被將設於添馬街,可完全避開示威區。27層高的新總部另有兩層地下樓層,估計是用作停車場,一眾高官日後可放心避過示威者狙擊。

影響政府聆聽民意

本土行動成員朱凱廸批評,政府一直沒明確交代新政府總部設計上的保安要求。他認為新總部的示威、集會地方若比現時的政府總部遠,會對政府聆聽民意的形成構成影響。

新政府總部設計示意圖

1)約3,030平方米公共空間被政府總部遮擋
2)約1,844平方米空地其實是立法會上落車位
3)只得500平方米的公眾廣場,或是未來的示威區
4)848平方米空地用途仍未確定
5)政府總部入口,與可能的示威區相隔甚遠

資料來源:城規會文件、《蘋果》資料室

特稿
環保團體憂現屏風效應

屏風樓令人聞之色變,得到政府垂青的「門常開」設計方案,也被環保團體和建築公司質疑會造成屏風效應,夏季時份會影響由金鐘吹向中環的東風。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建議將約200米闊的新政府總部及新立法會大樓「一開為二」,留下一條通風走廊,以免影響中環交易廣場一帶的通風。

建議兩樓調位置

在「金門-協興聯營」設計的門常開簡介中,以「天復藍」形容其通風效果,標榜新政府總部大樓中間「開窿」的設計,可讓北風流入中環心臟地帶。不過,「中國建築-禮頓-有利聯營」去信城規會指出,香港每年只得12.5%吹北風,但有23%是東風,門常開設計會擋住由金鐘吹向中環的東風。
譚凱邦表示,香港的冬季吹北風,門常開設計能發揮作用,但到了夏季就會出現屏風效應。城規會委員杜本文認為,新總部的拱門通風設計具創意,但他建議進一步修改樓宇擺位,將有10層高的新立法會大樓,與只得4層高的新政府總部低座對調。他指,這改動可減少遮擋對由金鐘吹向中環方向的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