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成份資料庫公開查閱

食品成份資料庫公開查閱

【本報訊】中文大學昨日創立全港首個食品成份資料庫,配合政府年底修例實施的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優先為中小企食品製造業收集樣本,分析食品成份。資料庫網站將於下月1日起,全面開放予公眾及業界查閱,讓關注食物營養的市民食得更健康。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顧問何玉賢說,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物營養價值,包裝上營養標籤,成為選擇食物重要指標。政府希望透過立法,規管本地預先包裝的食物,推行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目前已完成諮詢業界工作,今年底可望提交立法會修例通過。

優先處理日常食物

何玉賢指出,食物安全直接影響市民健康,政府會優先處理,而食物營養成份,不會即時危害市民健康,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他強調,對於包括內地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成份,日後如有懷疑也會要求製造商解釋。
中大食品成份資料庫項目總監關海山說,預先包裝食物製造商,目前自行送交化驗室檢測營養含量,收費昂貴,並非一般中小企負擔得來。該資料庫會優先向公司數目最多的行業收集樣本做化驗分析,包括市民普遍食用的粉麵及穀類、麵包及餅亁、醬料和點心製造業,還有時令食品如月餅等。
資料庫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分會員制及公眾。會員可以書面或網上申請,繳交為期3年的1,800元會費,透過密碼進入資料庫,查閱營養參考詳盡數據,一般公眾則只可查閱網上一般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