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社評說:Thereisnobettersignofthemainland'srealisationthatits"developmentatallcosts"attitudehastochangethanacknowledgementbyseniorofficialsthattheThreeGorgesDamcouldcauseanenvironmentalcatastrophe。這nobettersignthan句式頗為複雜,怎樣翻譯才好?
那位讀者把句子試譯如下:「雖然大陸認識到必須改變『發展便是硬道理』的思維,但更好的徵兆就是,連高層官員也得承認三峽水壩或會引起環境大災難。」我的翻譯簡短一點,意思似乎也妥貼明白一點:「大陸高官承認三峽水壩可能引起環境大災難,正好顯示當局明白『不惜一切發展經濟』的態度必須改變。」
我向來認為翻譯沒有成法,所以不會說nobettersignthan應用什麼相應句式翻譯,只能說這四字即「沒有比……更好的徵兆」,也就是「……的最好徵兆」,也就是「正好顯示」。這三個譯法,由硬譯以至半硬譯以至意譯,顯示了三個層次。硬譯一般最累贅也最難明。日前有讀者來信,說讀《雙城記》原著,讀到不懂的地方,參看譯本,還是不明白,這不奇怪。譯者本身大概都讀不懂原文,唯一辦法就是照原文句子結講一字一字硬譯過來。那樣的翻譯我見得太多了。
讀者可以發覺我沒有用「硬道理」這類下流的新中國詞語,也沒有用「思維」這類有點學術味的堂皇詞語。文字我喜歡平實,而且「思維」有「理性分析」含義,和attitude不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