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悲情城市公共醫療奇缺

特稿
悲情城市公共醫療奇缺

「天水圍有30萬人,八成以上係低下階層,但係政府門診只得百幾個名額,好唔夠。」任職社工的元朗天水圍區議員李月民,慨嘆政府對貧困家庭照顧不足。他說現時在天瑞路的公立診所每天派出百多個籌,加上今年初在天華邨的博愛醫院中醫門診內闢一個房間,增辦普通科門診,但名額只增加了20個,有居民被迫遠赴石湖墟賽馬會診所輪籌。

老婦凌晨4時輪籌

他說該區區議員曾向政府建議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可立刻改善醫療不足問題,半年前和兩個月前,又分別接觸過食物及衞生局與醫管局新界西聯網,他們都答應考慮。天水圍區內有約100名私家醫生,有些診所提供夜診至午夜2時。若政府向私家診所購買服務,低下階層病人肯定會更方便。
記者到天水圍的公立診所,有市民正在輪候診症籌號,一名老婦說不懂打電話預約,有時要清晨4時前來輪籌。區內公屋商場的私家診所也有不少病人等候應診,一般收費都要170元。
本報記者

06年全港普通科門診服務

診所數目:75間

總開支:13億元

求診人次:490萬

每次診症成本:270元

病人診金:45元

私家診所一般診金:130-170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