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鬼黃仁逵的書展分別在仙姐Sinsin兩個畫廊展出,一個在中環半山電梯旁太子台一號,另一個在她的大本營,上環西街五十三號。阿鬼畫的畫是一種符號,阿鬼本人亦是一具符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十多年前途經他在跑馬地古老漂亮洋房畫室,露台上正與朋友喝酒聊天的阿鬼大聲喊我邀加入,埋身接觸徜徉在他色彩獨特的世界。
我想他不會太在意人家叫他的色彩行為是畫,更不會界定為抽象畫。
畢竟抽象畫這物事未免離開得太遠,太似古老故事。
觀賞阿鬼的展品似遊園,一回歡愉的旅程,顏色形態久久不熄。
如果我們能夠回到去日阿鬼在跑馬地的畫室遊逛異色那可是最佳的地理選擇。今天仙姐的寶號散播在香港最後一塊波希米亞地段中上環,展出阿鬼也是比較合情的位置。
波希米亞,不也是一句符號?
久遠流失只餘時尚潮流定期借用展出的古董。
我愛中上環,從八十年代中旬至九十年代下旬一直是她的街坊,從蘭桂坊到鴨巴甸街到奧卑利街,今天自己的地圖雖然伸延路遠,一些磨蹭有年的舊居仍然捨不得出售,那時仍未有今天的蘭桂坊今天的SOHO,甚至「七.一」吧亦曾是自己的後院街坊,更不要說伸展至歌賦街、西街、差館上街精緻得不得了的各式店子、畫廊、攝影Studio。回想十五年前在荷李活道及鴨巴甸街交界開店,着實不是Visionaire不是前衞而是戇居,不過那時在這附近買舖買樓則形同開採金礦。
今天舖租突圍飛升,很快這片類波希米亞地段又需遷移;主啊,賜我們一場戰爭一趟經濟大蕭條,一回革命叫那些地主回歸平靜,生活已經逼得走投無路,除了富豪地主,你的羔羊們快要無力踏實生活下去了。比Sinsin更早在上環開店,設在差館上街的ClothHaven主人是我在衣服與紡織界最尊崇的張西美,「高呼希雲」的口號是「織,織,織,織……」一位對布料對衣服持正面路向的有心人。
面對整個世界一面倒向升,升,升,升朝無止境貴價飛升,西美苦笑;到明年九月便需關門大吉,新業主將會大幅提升舖租。也好,生活還可一宿兩餐,何不做一回閒雲野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