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出國留學蔚然成風,至今已有超過100萬人出國留學。外國大學教授對中國學生的普遍印象,是勤奮、聰明、有禮貌,但他們不合群,對教授、對權威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引致挑戰精神欠奉。這無疑與中央政府積極鼓吹的自主創新、科技創新的理念,背道而馳。
據報道,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出國深造的中國學生一直有增無減,他們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等地讀書。法國國立高等技術學院院長廸克斯隆教授說,中國留學生的數目已佔全校總數兩成。瑞典皇家工學院院長弗羅德施特洛姆甚至開玩笑說:「這所大學快成中國大學了!」該校現在有300名中國碩士學生、100名中國博士生和10名中國教授。據悉,中國學生出國留學首選美國、澳洲和英國。
勤奮聰明 喜愛單獨學習
對於這班中國留學生,歐洲和澳洲的大學校長和教授,最多用勤奮來形容,但同時亦指出,他們比較缺乏挑戰精神。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邁卡欽教授認為,中國學生對權威有一種很重的崇拜感,不利於培養創新思維。這可能與中國傳統的教育制度有關。有專家認為,要先從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做起,只有具備思考能力的人,才敢於懷疑,勇於挑戰。
學者:大陸99%博士不合格
瑞典皇家工學院特烏特教授則指出,中國學生的勤奮精神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但他們較喜歡單獨學習,不太適應小組討論等形式的集體學習。據悉,南京有部份學生來港入讀科技大學及城市大學,因不適應集體學習和評估分數的方式,認為他們勤力的成果被其他人分薄了,最終選擇返回南京讀書。
外國教授批評中國學生質素之外,中國科學院化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王鴻飛亦批評,以美國三流大學水平的學術標準來衡量,大陸99%研究員教授和畢業的博士,都是不合格的。此語一出,大批網民隨聲附和。一名自稱教授的溫州網友說:「那些上了博導的人均是能搞錢的,沒有一個發表過像樣的學術論文,更不用說創新了。」
國務院上月28日下發通知,要求開展博士質量調查工作,希望全面評價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狀況,提出進一步提高博士質量的對策。有專家認為,博士質素不高,與師資無法同步增長;學制過於短促,最長不過四至五年等有關。
美國之音/本報記者
中共領導子女喜出國留學
今年剛獲委任為中國科技部長的萬鋼,因他長期在德國留學、工作,被外界稱為「海歸部長」,成為一時佳話。事實上,由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劉少奇等,到其子女們都喜歡留學海外。
鄧小平子赴美 孫兒成公民
像鄧小平的小兒子鄧質方,在1980代在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取得量子物理學博士,其妻子劉小元亦在同校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兩人其後產下一子,順利拿到美國護照。後來夫婦兩人攜子回國,據悉鄧小平見到孫兒時說了一句,「誰說我的孫子是美國公民,他回到中國就是中國公民。」
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次女劉亭亭,則在1981年到美就讀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其後考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商業碩士,之後成為香港聯亞集團和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已故中共元老陳雲的女兒陳偉力亦在1983年就讀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回國,並在1992年與李嘉誠合作,通過收購香港兩間上市公司而創立了上海國際和第一上海兩大公司。
而現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的朱雲來,則是前總理朱鎔基的長子。他在1994年獲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大氣物理學博士。他被《財富》雜誌評選為2004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中排名第15位。
本報記者
中共名人之後留學海外
鄧質方(已故領導人鄧小平么子)
‧1980年代獲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量子物理學博士
劉亭亭(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四女)
‧1980年代先後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商業碩士
江綿康(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次子)
‧德國萊克斯大學
朱雲來(前總理朱鎔基長子)
‧1994年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大氣物理學博士
陳偉力(已故中共元老陳雲長女)
‧1983年就讀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經濟系
陳曉丹(陳雲的孫女、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的女兒)
‧正留學外國
萬寶寶(前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的孫女)
‧16歲開始去外國留學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網民有話說
「各位,中國大陸現在還有真正的大學嗎?只有斂財的院校。」
「何止是博士,恐怕中國90%的大學生都未必合格。」
「以我對我身邊的所謂博導、博士生的了解,坦白說,沒有一個是合格的!中國前途堪憂矣!!!!」
「大部份博士的確是智商平平,即使所謂駭世之作也不過是騙騙其一無所知、又好大喜功的領導。」
「中國教育的形式主義,害了這個社會。」
資料來源:「網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