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嚥工人滿肚魚骨刺穿腸<br>引致嚴重腹膜炎 需做切除手術

狼吞虎嚥工人滿肚魚骨刺穿腸
引致嚴重腹膜炎 需做切除手術

【本報訊】很多人進食時曾不小心吞下雞骨魚骨,若骨太尖太大,隨時一骨致命。一名裝修工人因食飯時間太短,經常狼吞虎嚥,沒有仔細挑出魚骨,便將飯連餸大啖吞下,結果被多條魚骨刺穿大腸致嚴重腹膜炎,需切除部份大腸。有病人更曾因魚骨插入喉嚨大動脈,血液流入食道致命。醫生提醒市民,不要匆忙進食,並要小心咀嚼食物。 記者:陳沛冰

裝修工人陳先生,今年35歲,一向健康良好及身形健碩,但兩、三年前開始間歇性發燒及肚痛,06年底有一次持續腹痛,起初醫生指他患腸胃炎,服藥後沒好轉,劇痛難忍下到急症室求診。

最長一條有8.5厘米

醫生發現他大腸被刺穿,引致嚴重腹膜炎,並且有生命危險,需立即進行大腸切除手術,將被刺穿的大腸切除,做一個暫時性的人工造口排便。當時他在深切治療部治療長達19天,神志不清,並有嚴重發炎,其後在普通病房留醫六周才能出院。今年再做手術把大腸駁回肛門,才可正常排便。
醫生為他開腹做手術後,竟發現腹腔內有些體積很大的硬物,經化驗後,原來是八至九條不能被消化的魚骨,最長的一條有8.5厘米。這些魚?刺穿了他的大腸,令腸內的污物及魚骨流出腹腔,腹膜嚴重感染。
陳先生說,每天為趕工,只有很短時間食飯,一般五分鐘便食完一個飯盒,「𡁻兩𡁻就吞」。他記起病發前有一次食飯,「𡁻兩𡁻啲排骨再加埋啖飯,飲啖水就將啲飯冲落去,冇印象吞過魚骨」。他萬料不到,因自己一時貪快,差點賠上性命,估計以前經常發燒及肚痛都與吞了骨頭有關。
首次手術後他暴瘦了30磅,初期對食魚及排骨都有陰影,現時會將食飯時間延長至15分鐘,「𡁻清楚先吞」。
結直腸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以往在瑪麗醫院任職時,該院每日接獲一、兩宗鯁魚骨或誤吞電池個案,需進行手術把異物取出;另每年有數宗被食物的骨刺穿腸臟個案。多年前曾有一名長者,不慎吞下大魚魚骨,卡在喉嚨,插入喉嚨大動脈,最終血液流入食道致命。
朱表示,市民不小心吞下的物件形形色色,如雞骨、魚骨、蟹殼、髮夾、假牙及電芯;家長必須小心照顧子女,以免他們誤吞硬物。

特稿
「湯撈飯」咀嚼少易鯁骨

市民萬一鯁骨,是否應該飲醋或者食一大口飯,將卡在食道的骨吞下去?專家指市民鯁骨後,若過一會兒再沒有感到不適,問題應不大,食飯及飲醋等傳統都不可信,因醋酸有限,無法溶化雞骨魚骨;另飲水也無法把骨冲「落格」,故鯁骨後應立即求醫,而進食「湯撈飯」因很少咀嚼,很容易會鯁骨。

手術後消化力較差

結直腸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鯁骨及被骨刺穿腸的高危人士包括「冇牙」咀嚼的長者、曾進行胃部手術及切除部份胃部的人士,消化能力較差,鯁骨後骨會直接入腸。另外,曾進行腸道手術者,可能會因小腸容易黏在一起,令吞了的骨容易把小腸刺穿。
他指,吞下電池及萬子夾等物件,可以在排便時排出體外;但吞下竹籤、魚骨及雞骨則可刺穿小腸,腸內的液體會流出腹腔。若市民誤吞硬物後感不適,應盡快求醫。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