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之.笑之 - 陶傑

哭之.笑之 - 陶傑

《色,戒》在銀幕上是戲,戲院裏青少年觀眾自己摸到的許多「笑位」,為什麼迸爆出一陣陣笑聲也是戲。
譬如愛國青年學生群刺小漢奸錢嘉樂的一幕,人人雞手鴨腳的輪着每刺一刀,觀眾就笑一次。
大陸把這場剪去,認為是「過份渲染」的暴力。其實,一幫大學生第一次殺人,手無束雞之力的書生,合該是這樣子。以為「殺他一個貨真價實的漢奸」如易先生很容易,但空有一腔熱血,沒有經驗和膽識,臨場真的幹起來,搞成一個血肉模糊的爛攤。暗殺大計的失敗,在這一場,埋下了諷刺的伏筆。
女主角王佳芝沒有參與,她站在露台。看見客廳裏扭打作一團,嚇壞了。這場動作戲,她只是一個旁觀的角色。同學們殺了人,她獨自一個嗚咽着跑了。編導用了一個王佳芝跑了出去的背影。
王佳芝是胡裏胡塗地捲進這場悲劇的。幾個嶺南大學生,在港大復課,辦起了劇社,是這個叫鄺裕民的英俊男生把她帶上了舞台。她演女主角,贏得台下的熱淚掌聲。觀眾站起來大喊:「中國不能亡」,王佳芝立時覺得自己成為救國的天使,當女主角的虛榮,舞台的成功,把她一步步推向毀滅之路。
環視今日的香港,有沒有王佳芝這類Simple,andsometimesnaive的人物,因為一時掌聲和喝采昏陶陶地「從」了「政」的呢,尤其是喜歡鑽石和扮靚靚的女人?
所以戲演完後,幾個同學躲在戲院的樓座,遠遠叫她一聲:「王佳芝,你過來!」就像鬼迷一樣,她真的過去了。同學商量暗殺易先生的大計,王佳芝這時身不由己了,迷迷糊糊,走上一條她不該走的路。
因為她不是什麼愛國青年,她只是個小女人:喜歡男人的愛,想有一個肩頭依傍,渴望男人對她好。同學根本不了解她,硬把她選派成上前線的荊軻。張愛玲在抗戰時期,留在上海,寫作的題材是瑣碎的男女之事,還愛上胡蘭成,一度也被指為「漢奸」,王佳芝就是張愛玲的一個回聲,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這個悲劇角色,充滿莎劇色彩,像哈姆雷特:一個不適當的人,在不適當的時候,命運驅使他做了一件他負擔不來的大事。在送鑽石的時候,王佳芝猶豫了,Tobe,ornottobe,千鈞一髮,她竟然選擇了Nottobe。這一切,原著沒有,都是編導天才的補白,是很動人的,包括那場刺殺,但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了,倒過來,李安在思考,本地觀眾卻發出褻瀆的笑聲,我有想哭的感覺,尤其看見離群的王佳芝,衝出大宅,跑下寶珊道那個暗夜中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