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星效應下,年輕人穿環成風,穿肚臍環、鼻環、唇環以及舌環成為潮流指標。不過,穿環背後暗藏危機,除穿環部位隨時受細菌或愛滋病毒感染外,嚴重者感染部位可能變形甚至因細菌入心導致心膜炎。
手術補缺口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衍里指,穿環後皮膚可能被細菌、病毒感染,亦可能有金屬敏感反應,若穿環者日後後悔,需要用手術填補缺口。他又指,曾有年輕女病人在耳骨穿環後長出肉芽,需注射藥物及激光才能夠治癒。
整形外科醫生馬芳蔭則指,最常見的穿環意外是「爛耳仔」,「戴大耳環好容易會勾到,扯爛隻耳,要幫佢連番埋,通常個幾禮拜會好番,要再戴就要再穿過。」
本港過往研究顯示,2003至2004年共有11宗乙型肝炎與紋身或穿刺有關。
易致心膜炎
外國至少有十多宗因穿環導致心膜炎個案,當中以穿舌環及臍環者較多。感染後康復時間以穿臍環最長,傷口要九個月至一年才完全康復,較其他穿環類別長一倍,若穿刺用具沒有消毒,可傳染肝炎及愛滋病。
事實上,身體穿環在本港未受到法例監管,任何人均可以經營相關業務,衞生署雖發出《皮膚穿刺行業──控制感染建議指引》,但屬自願遵守性質,消費者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店舖及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