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敗筆 - 李怡

《色,戒》的敗筆 - 李怡

《色,戒》中那批為重慶當特工的愛國義士,在談到有可能被捕犧牲時,義士鄺裕民慷慨激昂地爆了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是編導的敗筆。因為這兩句詩是汪精衞寫的。他在清末刺殺攝政王不遂被捕後,於獄中寫下一首傳頌一時的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不知道這首詩及其出處,但四十年代的抗日愛國青年不可能不知道。他們更不會引用汪精衞的詩以言志,因為其志正是要抗擊汪偽政權。
《色,戒》的故事,是有真實人物作藍本的。據稱王佳芝的原型名鄭蘋如,易先生的原型就是丁默邨。重慶特工鄭蘋如一九三九年兩度執行刺殺汪政權的特工首腦丁默邨不遂,身份曝光後被捕遇害。許多介紹電影《色,戒》的背景文章也有提到。抗戰勝利後,丁默邨以「通謀敵國」的罪名,於一九四七年被槍斃。
不過,龍應台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她在德國翻讀南京市檔案館資料時,發現在鄭蘋如被槍決後一年,即一九四一年,時任重慶國府教育部長的陳立夫,已和丁默邨有了秘密聯絡,往後幾年,丁默邨表面上是汪政權的部長,私底下卻為戴笠的軍統局效力,不但提供情報,而且不斷營救被捕的重慶地下工作人員。戰後審訊丁默邨時,那些被營救的情報人員,均具函作證。日本戰敗後,重慶國府因一時未能還朝,又擔心共產黨在江浙坐大及新軍閥崛起,於是丁默邨被國府任命為「浙江省軍委員」,戴笠給丁默邨手書,要求丁在混亂期間,「切實掌握所部,維持地方治安,嚴防奸匪擾亂,使中央部隊能安全接收。」丁確實執行重慶指令。
但丁默邨為什麼後來又被槍斃呢?明天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