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子宮頸疫苗防多種癌<br>醫生籲仿效外國 為學童注射

四合一子宮頸疫苗防多種癌
醫生籲仿效外國 為學童注射

【本報訊】子宮頸癌一直是困擾婦女的惡疾,注射疫苗有助預防,最新研究發現四合一疫苗除可預防由第5、11、16及18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致的子宮頸癌,並對另外10種HPV起交叉保護作用,可預防陰道癌、肛門癌及生殖器官疣等,未來或可預防經口交感染HPV引致的口腔癌。婦產科專科醫生建議政府仿效外國,把此疫苗加入學童防疫計劃內。 記者:梁瑞琼

根據最新的癌症資料統計,在2004年子宮頸癌是本港女性第五大常見癌症。子宮頸癌主要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本港七成患者由第16及18型引致。其他型的HPV(HumanPapillomavirus)亦會引致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生殖器官疣(俗稱椰菜花)、咽喉及嘴部腫瘤,甚致口腔癌。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名譽臨床副教授盧永傑解釋,HPV可感染身體任何一處,而陰道及口腔壁膜較薄,易受病毒感染,約五成口腔癌是由HPV引致。若與帶有HPV人士進行口交,感染HPV的機率亦較高,間接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產生交叉保護作用

現時預防疫苗有兩種,包括四合一及二合一兩種,前者可預防6、11、16及18型HPV引致的子宮頸癌,後者則可預防16及18型HPV引致的子宮頸癌。
一項為期五年、涉及近萬名15至26歲女士的研究發現,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可預防98%由第6、11、16及18型HPV引致的子宮頸癌,額外預防10種HPV所致的疾病,例如生殖器官濕疣、子宮頸、陰道及外陰病變,成效約38%。盧永傑表示,該10種HPV在結構上與第16及18型相似,疫苗能對這些病毒發揮功用,產生交叉保護功效,為女士提供額外的保護。另一種二合一的疫苗,則可保護三種其他HPV所致的疾病。
盧永傑認為,四合一疫苗能預防多種由HPV引致的疾病,理論上也可預防口腔癌,但仍要進一步研究。該疫苗適合9至26歲女性注射,但本港的接種比率較低,近100萬名合適的女性中,只有約一萬人已注射疫苗,他建議政府仿效外國,將子宮頸癌疫苗列入學童防疫注射計劃內,長遠可減低醫療開支。

兩種子宮頸癌疫苗比較

【女性保障範圍】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4種HPV(第6,11,16,18型)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2種HPV(第16,18型)

【效力】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98%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90%

【可預防疾病】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及生殖器官疣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子宮頸癌

【交叉保護】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10種HPV病毒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3種HPV病毒

【獲准使用國家】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85個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4個

【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臨床研究要求】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是,可預防子宮頸癌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否,只限預防感染

【全國防疫注射計劃】
四合一子宮頸癌疫苗: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意大利、希臘及芬蘭
二合一子宮頸癌疫苗:沒有

資料提供:中大婦產科名譽臨床副教授盧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