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醫療融資方案敲定<br>強制購醫療保

政府醫療融資方案敲定
強制購醫療保

【本報訊】影響全港市民的醫療融資報告即將完成,政府最終敲定強制市民購買醫療保險,由於全民投保攤分了風險,市民每月保費將低於300元,主要保障危疾大病。此政策連同替市民設立個人醫療儲蓄戶口,以及提高公立醫院收費,三頭馬車並駕齊驅,圖解決沉重醫療負擔,所有財政負擔加起來不會超過市民月入5%。 記者:陳沛冰

醫生團體、病人組織及中產對此表明反對,「政府有錢加公務員人工,點解承擔唔到醫療開支?」
特首曾蔭權曾表示,政府推行醫療融資後,不會減少醫療承擔,未來五年會將醫療開支佔公共總開支15%增至17%。消息透露,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曾私下確認,增加的70多億元一定不會撥給醫院管理局,而是以「錢跟病人走」的理念投放於基層醫療,「會對私家醫生有好處」。

供款不逾月入5%

政府早已決定未來醫療融資,以為市民設立個人儲蓄戶口為骨幹,供款佔月入不多於3%,但單靠供款難以支撐一生人的醫療開支,尤其是患危疾及年長後多病痛。以往政府希望鼓勵市民自願購買醫療保險,但擔心若投保人不多,保費不會減低,保險產品也不會改善,令市民卻步,故決定引入強制購買醫療保險政策。
消息透露,全民投保攤分風險下,每月保費少於300元,主要保障危疾,「傷風咳唔包」,會按年齡分層收費,長者較年輕人收費貴數十元。
政府將會成立類似積金局的機構管理保險,由私營保險公司承保,「公司一定要乜人乜病都保,唔可以好似𠵱家咁,年紀大又唔保、本身有病又唔保」,並會修訂法例規管保險公司。
政府已計算市民承擔能力,醫療儲蓄戶口供款及醫療保險費加上來不會超過市民月入5%,或可容許市民從供款戶口抽取部份款項購買保險,以減輕市民負擔。

月入八千以下豁免

特首御用智囊智經研究中心的醫療融資報告建議,月入8,000元或以下的市民不需供款,消息稱,最低收入供款不少於8,000元。政府會津貼市民,如引入醫療供款退稅政策。
消息又稱,周一嶽早前已將醫療融資報告交予特首審閱,但曾蔭權擔心三頭馬車方案太激進,市民不接受,要求周一嶽修訂細節,「整靚條數」說服市民,但大方向不變,報告極有可能延至明年公佈。

醫療融資三頭馬車方案

1.替市民設立個人醫療儲蓄戶口 所有在職人士均須參與,供款比率佔月入不多於3%,月入8,000元或以下獲豁免

2.強制市民購買醫療保險 每月供款不多於300元,主要保障危疾,分年齡層收費,年輕人收費便宜

3.公立醫院加費 急症室及部份成本高的手術會加費,由現時收回服務成本3%增至20%,以急症室為例增至114元

中產心聲:「唔應該再打劫市民」

政府建議強制市民買醫療保險,相信最高興的是保險公司,但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表示,「好多中產已經買咗保險,點解要再迫我哋買」。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政府冇證據證明承擔唔到醫療,股市暢旺,有財政盈餘,公務員可以加人工,點解承擔唔到」。
一家三口每月醫療保險費逾2,000元的李子榮表示,家人生病只向私營醫療機構求診,「買保險唔可以迫,中產很着重自主」。政府應在現時財政豐裕下,調整長遠公共開支策略,「唔應該再打劫市民」。每人所需的醫療保障不同,政府應提供誘因,鼓勵市民自行投保,「好似強積金,市民自己投資賺得仲多」。

多人買保費下調

已購買醫療保險多年的蔡堅則表示,供款變相是加稅,政府應增加公立醫院收費,再提出買保險扣稅或政府津貼一半保費等誘因,鼓勵投保,越多人買保險,保費可下調。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表示,贊成全民投保,以現時約300萬人供強積金為例,每人每月供款200元,每年保費便有72億元,可為市民提供基本保障。
本報記者